王健雄-部分同步化中的信息流.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健雄-部分同步化中的信息流.ppt

部分同步化中的信息流 王健雄 导师:刘宗华 华东师范大学 结构 一、背景介绍 二、网络上的信息流 2.1、Hub对信息流的影响 2.2、部分同步化对信息流的影响 2.3、吸引子变形对信息流的影响 三、总结 参考文献 1.0 动机 自然与社会中普遍存在多体作用。通常将其简化为网络动力学。由于其动力学复杂性,往往难以判断个体间的依存关系,而信息流则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判据。 探讨网络结构与信息流间的关系。希望能对脑功能社区的探测与癫痫病的扩散有所帮助。 1.1、部分同步化 1.2、因果关系与信息流 转移熵(TE).描述对一般马尔科夫随机过程的偏离。 PRL 85,461 (2000) 符号转移熵(STE)。利用混沌振子回归特性重构原有数据为符号序列。PRL 100,158101 (2008) 定量的刻画了两个时间序列的相关程度及混乱程度。 表示时间序列I中第n+1个数据。而 。jn表示时间序列J 为时间序列的联合概率密度,在TE中通过数格子方法求出。通常取k=l=1。其余类推。对数取2为底,即单位为bit 。 在STE中,将in,jn等通过吸引子重构方法构建置换序列,进一步求得概率密度 1.3、方向性检验 二、网络上的信息流 分别通过Lorenz、Henon振子网讨论 Lorenz Henon 2.1、Hub 的影响 Lorenz振子无标度网的STE (随(中心度-平均邻接度)变化) 无标度网 Lorenz振子 信息流从Hub向外 Henon振子星形网的TE (随耦合强度的变化) 星型网,Henon振子 信息流从外向Hub 2.2、部分同步化的影响 Henon振子,50节点的子网 bi=0.1 , 2.3、吸引子过度变形的影响 Ikeda振子 三、总结 通过对若干混沌振子在网络上的转移熵的研究,发现Hub由于受到大量邻居节点的影响更为混乱(或更“有序”)而在同步前形成出流(或入流)。 部分同步化导致网络各节点局域上同步的不一致,当大Hub同步而小Hub未同步时,大Hub等效于通常节点而导致信息流方向的改变直至完全同步。 当混沌吸引子形状由于耦合相对其固有形状产生过度变形时,有可能形成信息流的反向。耦合更大时吸引子被破坏。 参考文献 PRL 85,461 (2000) Thomas Schreiber et.al PRL 100,158101 (2008) Matthaus Staniek et.al PRL 98, 034101 (2007) Jesus Gomez-Gardenes et.al PRE 77, 016202 (2008) Yao-Chen Hung,Yu-Ting Huang and Ming-Chung Ho,Chin-Kun Hu PRL 101, 244102 (2008) Yao-Chen Hung and Chin-Kun Hu 谢谢! * * 相振子 Henon 振子 PRL 98, 034101 (2007) PRE 77, 016202 (2008) 单向驱动的两个lorenz 振子间的STE PRL 100,158101 (2008) 双向与单向耦合lorenz振子的李指数 Lam=0.3 类似星形网,从各节点流入大小Hub Lam=0.5 Hub附近流向改变。从Hub流出小节点 大Hub与大Hub 中间节点与中间节点 大Hub与小Hub 大Hub与末端节点 选自PRE 77, 016202 (2008) lam=0.01 lam=0.08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