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新闻形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新闻形象

浅析美国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摘 要:电影故事与新闻报道,均是现代传播媒体中大量流通的信息内容,都中介着、构建着受众对于现实的认知。在不同年代的影片中,对于新闻形象有着不同的呈现。商业影片并不是以现实为依归,而是将新闻元素当做娱乐性的来源,这在类型化和浪漫化形象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专业化形象虽然在较为完整且逼真的程度上呈现了新闻形象,但是实质上依然是经过商业电影特殊标准“把关”后精心构建的结果,而并非真实世界中新闻的普遍存在状态 关键词:商业电影;新闻形象;类型化;浪漫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91-02 电影故事与新闻报道,均是现代传播媒体中大量流通的信息内容,同时也是受众广泛接触的意义载体。二者虽然在构成要素和操作方式上泾渭分明:电影是以制造梦幻为主的虚构,新闻是以反映现实为主的真实。但若究其实质,特别是从长远、深层、累积的效果来看,二者又都是有关人们生存环境与状态的某种“叙事”。这种叙事在整体上都遵循着某些类型、模式乃至结构,都中介着、构建着受众对于现实的认知 依据涵化理论,传媒对于不同社会职业的表现是很不平衡的,导致观众对于现实的认知更接近“媒体答案”,而与现实有很大差别。周黎明讲到:“某些行业在银幕上曝光率颇高,另一些行业则不受影人青睐。记者属于前者,会计属于后者。”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可以引述张修智的观点:“记者们极少成群结队去工作,而一个古典英雄也必定是一个单干户。记者们被赋予了与英雄一样的天命:惩恶扬善,行侠仗义,解民于倒悬。尽管现实中的记者,往往叫英雄太沉重,但职业上的特点,使其肩膀仍成为导演们安放现代人英雄梦的理想之地。” 本文以美国商业电影中对于新闻报道、新闻机构以及新闻记者等元素的使用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考察这一具有特殊价值的电影形态的基本构成和呈现方式,最终对于美国主流商业电影中的新闻形象做一整体分析 一、电影中的新闻形象 第一类是由新闻报道或新闻事件改编而来,一般作为剧本创作的基础或者片中人物的原型,影片整体上的叙事主题相当于新闻报道的报道对象。影片虽然涉及一些对新闻行业的表现和记者职业工作等的描述,但并不是影片的主题,也不作为商业电影娱乐性的主要来源,实际上新闻报道只不过是一个“素材库”。这一类只是一般的“新闻故事”,并不涉及对新闻形象的考虑,所以不在本文的分析范围之内 第二类则是将新闻报道的主体即新闻行业或者记者职业作为影片叙事的主题或意义的主要来源,作为影片结构剧情、塑造人物和吸引观众的主要元素。因此在整体上表现出对新闻行业或者记者职业的一种关注,经常深入挖掘其中的观念冲突、利益纠葛和权力斗争,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种“新闻”形象。这种形象不仅停留在影片层面,也会与现实中人们对新闻的看法交织在一起。这是本文分析新闻形象的要旨所在 二、美国商业电影对新闻形象的呈现 (一)类型化形象 类型化是美国商业电影基本的生产制作方式,自有一套标准和流程。在影片内容上的特征,概括来讲“一是公式化的情节,二是定型化的人物,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可以说商业电影对于新闻形象的呈现首当其冲地要受到类型化的直接制约 这类影片也形成了类型化特征。在1948年的《反案记》中,因为一名所谓罪犯的母亲在报上刊登广告,一个芝加哥记者再度发掘过去谋杀案的真相。在1952年的《截稿》中一位编辑坚持在最后用文章曝光一位恶棍。1974年的《满城风雨》中,一位著名记者本打算离开这个行业以追求平静的生活,却被一名编辑说服报道即将上绞架的疯狂杀人犯。在《古灵侦探》(1985)中,一名洛杉矶记者本打算调查毒品交易,却发现了更严重的连环犯罪。《塘鹅暗杀令》(1993)中,一个法律学生与一名记者调查两名法官被杀真相,调查中总统暗中介入,而二人也成为暗杀目标。在《国家要案》(2009)中,记者调查一个政客的助理被杀事件,随着调查的深入,主人公九死一生精心制作的头条报道也最终出炉。按照年代梳理,这些影片不仅场面情节惊险刺激,而且具体题材的煊赫程度也不断上升,由普通犯罪上升到政治阴谋,由街头暴徒演变为政治领袖 影片在对新闻媒体或者记者做表层化处理的同时,借鉴或者说与其它类型片相互渗透。新闻媒体成了直接惩治罪恶的暴力机构,新闻记者成了亲自上阵、徒手缉凶的英雄。影片突出娱乐性而将有着内在职业伦理约束和专业主义追求的新闻工作的实质却之不顾,只津津乐道于其中冒险、悬疑、刺激等娱乐性元素:记者是变换了形式的警察、侦探或者孤胆英雄,新闻采访成了翻版的缉凶、洗冤或者复仇,对手则是传统意义上的重重黑幕:资本、政客、还有无处不在的”体制” (二)浪漫化形象 商业电影的主要诉求是用影片承载的娱乐要素诉诸于观众的视听或心理需求,而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