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翻译.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9108035856(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视听翻译

第 32卷 第9期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月 Vo1.32 JOURNALOFCHENGDUNORMALUNIVERSITY Sep.2016 视听翻译 — — 数字时代下的市场呼唤 安 慧,张白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摘 要:现在 ,今后,以纸媒为基础的传播方式将继续迎接 以网络、电视、手机等 多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视听 翻译以其无可取代的地位存在着。从实践层面来看,文章拟从影视剧、新闻报道等的翻译行为分析视听翻译的常 见的几个模式以及视听翻译的文本特征 ;从理论层面来看,拟通过梳理解读国内各个时期关于视听翻译的理论研 究来看视听翻译的学科意识觉醒。希望唤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视听翻译学科性质的认识与关注。 关键词:视听翻译;模式;文本特征 ;学科意识 doi:10.3969/j.issn.2095—5642.2016.09.085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6)09-0085-04 在数字传媒异常繁荣的今天,我们姑且搁置看书好还是看屏幕好的争议,不妨环顾一下我们周遭问问看 书的人多还是看屏幕的人多。电视、电脑 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便携设备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前以 纸媒为主体的单一的阅读习惯。反正在笔者眼中,人们在公交、地铁、餐厅等公共场所,极大一部分人不是手 不释卷而是手不释 “机”,很少的人愿意去读原著。但我们无法忽略一个事实,任何一个作家创作的一部作 品的表现形式往往不止一种。诚如翻译理论家谢天振所言:“经过莎士比亚创作的 《哈姆雷特》具有剧本形 式,曹雪芹创作的 《红楼梦》具有长篇小说的形式 ,而这两种形式只是这两部文学作品的最初形式而非最终 表现形式和唯一表现形式。经兰姆姐弟改写,《哈姆雷特》有了散文故事的形式。20世纪以后 《哈姆雷特》 有了电影的形式。曹雪芹的 《红楼梦》被改编为越剧、评弹、电影、电视连续剧等形式。”…是的,正是这些多 姿多彩的表现形式延长了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众多的表现形式当中,恐怕要属影视剧的受众最为广泛 了。在这个网络触手可及的年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渴望通过互联网去了解彼此。国外的政治动 态、社会思潮、财经行情、娱乐八卦都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键浏览。谢天振教授在其文章中还指出, “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是,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翻译的对象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本外,还涌现了形形色色的涵 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符号的文本,即超文本 (hypertext)或虚拟文本 (cybertext),而这些 “文本” 的翻译行为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翻译的概念。” 翻译文本的变化催生出一个新的学科概念——视听翻 译。认识视听翻译,首先就要对视听翻译的模式有所了解。 1视听翻译的三个模式 视听翻译最为常见的三个模式分别是画外音 (也称解说者的声音 (voice—over))、配音 (dubbing)和字幕 (subtitle)。 1.1画外音 该模式一般用于新闻报道或者实况转播两种情况,常常介于 口译与解说评论之间。当电视画面切换到 视听现场的时候,往往把源语的音频降低至普通观众能微微听见但同时伴随解说员用 目的语解说的声音。 收稿 日期 :2016-05-28 作者简介:安 慧(1989一),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 ,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张 白桦(1963一),女 ,沈阳人,副教授 ,硕士,研究方向:译介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85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月 例如 : 原声: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heBRIT’SCriticWinner,EmeliSand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免费下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