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与免疫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①进入和离开病房前;②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③无菌操作前后;④接触伤口前后;⑤接触任何患者前后;⑥上厕所前后。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 1.实施侵入性操作前; 2.接触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或新生儿前; 3.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 4.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5.接触传染病患者后。 (二)隔离预防 1. 隔离的概念 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的方法称之为隔离。其目的是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2. 隔离区域的设置 (1)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公共场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约30米,侧面防护距离约10米,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 (2)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 (3)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 (4)同种病人同住一室,单间用于未确诊、已确诊混合感染或危重病人具强烈传染性者。 3. 隔离种类及措施 隔离措施 严密隔离 接触隔离 呼吸道隔离 代表病种 霍乱、鼠疫、非典、禽流感 破伤风、气性坏疽、新生儿带状疱疹 肺结核、流脑、麻疹、腮腺炎 隔离室 单间/同病原,关门窗 同病原 同病原,关门窗 衣着 隔离衣、鞋、帽子、口罩 隔离衣、帽子、口罩 帽子、口罩、隔离衣 手套 必须 必要时 必要时 污物 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 分泌物 口鼻分泌物 空气 每天1次 必要时 每天1次 家具、 地面 每天1次 必要时 必要时 探陪 禁止 禁止 必要时 隔离 措施 肠道隔离 血液-体液 隔离 引流物-分泌物 隔离 代表病种 甲肝、戊肝 AIDS、乙肝 结膜炎 隔离室 床边隔离,不交换物品;防蝇、鼠、蟑螂 单间/同病原防蚊、虱 可不设隔离室 衣着 不同病种床边隔离, 接触时分穿隔离衣 帽子、口罩、护目镜 口罩、护目镜 手套 必须 必须 必须 污物 食物、排泄物、呕吐物 血液、体液 分泌物、引流物 空气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家具、 地面 必要时 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 探陪 必要时 必要时 必要时 4. 污物处理 患者的引流物、排泄物、被其血液及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及时分装密闭,标记后送指定地点。 5. 探陪要求 凡患呼吸道疾病者或咽部带菌者,包括工作人员均应避免接触患者;原则上不予探视,探视者需要进入隔离室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病原菌不明,任意投用抗菌药。2.对抗感染药物有关基础知识缺乏了解。3.擅自扩大预防用药指征。4.滥用广谱抗生素。 结果:1.抗感染药物对机体微生态的影响。2.抗感染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 ①氧依赖性杀菌系统: 吞噬引起呼吸爆发,氧依赖性酶活性↑,O2还原成活性氧中介物(ROI)— H2O2、超氧阴离子(O-2)、游离羟基(OH-)、单态氧(1O2)杀菌;通过H2O2、MPO、氯化物组成MPO系统杀菌。 (4)杀灭与消化 NADPH氧化酶 O2- 1O2+H2O2 SOD H2O2+MPO+Cl- O2 OH- 吞噬引起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产生NO合成酶(iNOS ),通过产生活性氮中介物(RNI)—NO,NO与O-2 结合后可卤化成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等杀菌。 ②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溶酶体酶、酸性pH等。 iNOS O2 + 精氨酸 NO + 瓜氨酸 胞内 胞外 4.吞噬的后果 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和消化 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 见于胞内寄生菌。 ——保护细菌,使其免受破坏;有利于细菌扩散;损伤吞噬细胞。 Mф内的结核杆菌 组织损伤:吞噬过程中释放的多种水解酶能造成邻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抗原提呈: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处理病原体后,可将一些有效的抗原表位提呈抗原给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 1.补体 2.溶菌酶 碱性蛋白,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 3.防御素 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作用于胞外菌,杀菌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三)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二、获得性免疫机制 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