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血培养阳性率_培训课件.ppt

如何提高血培养阳性率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在穿刺前或穿刺 期间为防止静脉 滑动,可戴乳胶 手套固定静脉;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 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勿换针头、先注入厌氧血瓶后 注入需氧血瓶);血培养标本接种到血培养瓶后轻轻 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 三、血培养样本的运送 注入标本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常规运送时间<2小时。 若天气寒冷应注意保暖。 血液标本采集后不能立即送检怎么办?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因为有些苛养菌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遇冷很容易死亡。 四、加强与临床的沟通 1、临床抗感染治疗与实验室结果不符可能原因 检测到的微生物为非病原菌 细菌存在有隐性的耐药机制 非常规培养能检测的感染性病原体 临床的抱怨(常见)的解答 临床问题(常见)的解答 2、如何解答临床医师提出的问题? 能否给我加做一些抗菌物的药敏 检测? 能否分析一下分离到的细菌是污 染菌还是致病菌? 1、能否给我加做一些抗菌药物的药敏检测? 如何回答? 视所要加的抗菌药物来定 加的理由,不加的理由说明 A、是否有CLSI的解释标准 B、是否已有了指导性菌物在报告中 C、是否有标准的药物纸片 ……….. 2、能否分析一下分离到的细菌是污染菌还是致病菌? 分析分离菌株的来源 分析病人的状况: 检测非培养的感染性指标 记住任何所谓的正常寄驻菌都有可能成为 病原菌!! 如何突现血培养的临床价值? 三级报告 一级报告: 阳性结果,立即口头报告,主要包括革兰 染色特性和形态. 二级报告: 报告直接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细菌种属的初步鉴定结果. 三级报告——最终结果(书面)报告 阳性培养结果(最终鉴定结果、最终药敏结果) 培养5日报告无菌生长 培养结果(48h阳性) :表皮葡萄球菌 患者:男,15岁 临床诊断:肺炎 (T38.5℃) 标本:左侧静脉血液(单瓶) 抗菌药物名称 (直径mm) 结果 抗菌药物名称 (直径mm) 结果 ?-内酰胺酶 POS + 克林霉素 22 S 青霉素G 6 R 四环素 24 S 苯唑西林 6 R 呋南妥因 32 S 头孢唑林 28 S 万古霉素 16 S 头孢噻肟 32 S 替考拉宁 20 S 环丙沙星 9 R 利奈唑胺 18 R 复方新诺明 26 S 庆大霉素 6 R 红霉素 6 R 趣味问题2 1.此检测结果可信吗? 2.如果可信选用什么药物?如果不可信请说明理由! 检验前样本的正确操作 正确的样本处理程序 提高微生物学的检验质量 细菌隐性的耐药机制及多元性 隐性耐药机制: 低水平表达的耐药基因存在等 耐药机制的多元性: §?-内酰胺类 可能同时有ESBLs、AmpC、碳青霉烯类酶;膜通透、外排泵及靶位改变 §喹诺酮类与氨基糖苷类 膜通透、外排泵、靶位改变、钝化酶等 检验科 余素飞 血培养的规范化操作 ——降低污染,提高阳性率 一、血培养送检的临床重要性 二、血培养样本的采集 三、血培养样本的运送 四、与临床的沟通、常见问题解答 五、趣味题 一、血培养的临床重要性 诊断重要性: 血培养阳性是评估或确认患者患有感染的重要依据 为抗生素敏感试验提供了病原学依据,从而使得抗生素治疗达到优化 预后重要性 从预后角度看,分离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病原菌的血培养意味着宿主的防御机制,和(或)以往的临床治疗手段不能将原发部位感染的病原菌清除。 二、血培养样本的采集 采集前总体要求 血培养的采集程序 血培养的送检指征 采集时机 采集最佳方案 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 症状指征: 发热(≥38℃)、皮疹、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神志不清、昏迷或休克。 疾病指征: 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导管介入疾病、血液透析患者、糖尿病、艾滋病、肝脏疾病、长期输液、化脓性病灶或损害、粘膜损伤性疾病。 一般情况: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升高之前。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 血培养。 若病人已服药,应在第二次服药 前采血。 采集时机 采集时机 不明原因发热:  例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 先从不同体位采集2-3次血标本 间隔大于或等于1h,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以上 若24h培养结果阴性,应重新采集血标本 采集时机 沙门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采集: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