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诊断——打磨高效课堂一把利剑.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诊断——打磨高效课堂一把利剑

课堂诊断——打磨高效课堂一把利剑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坚持以“课堂诊断”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范式之一。“课堂诊断”是指诊断者通过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看(师生在教学全过程中的活动、表现、情感、态度)、听(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发言和由此反映出的思维状况)、问(了解教师的执教意图与学生的内心感受)等手段,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总结与提炼执教者的教学经验与特色,发现和研究执教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和意见的一种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课堂诊断”正日益走进我校教师日常的教学生活,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掌握和运用。 一、集中培训研修,明晰诊断理念内涵 1.现实迷惘 许多教师一直认为,教育科研只能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纵有迷人的教育理念,却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实际,成不了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因此,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了有效的科研支撑,执教多年却“涛声依旧”,每天都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理念搭桥 近几年,我校极力倡导的“课堂诊断”让教育科研走下了“神坛”,走进了教学第一线,给教学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具体的指导。赋予原本的“听课评课”以“教育科研”的意义,它以理论学习为根基,以现实情境为场域,以细节把握为切入,以多向思维为引领,以智慧增长为目的,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极佳的契机。同时,也为一线教师在提升课堂质效和走向专业发展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3.校本研修 学校邀请了多位专家专题介绍课堂诊断的内涵价值、操作要义及成果表达。专家们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指导、方向性的引领和理论方面的支持,以及校内多次组织的课堂行为专题研讨、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和听课情况集体点评等,让我校教师对课堂诊断有了重新认识:“诊断病源”是为了得到”治病良方”——课堂诊断评价绝不是甄别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途径,进行多层次的实践,引领一线教师对同伴、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反思与总结。通过学习,教师放下了心结,诊断课堂不是一味地找茬,而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扬长避短,真正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 二、磨练科研内功,提升行政会诊水平 1.领导先行 我校的“随堂听课”制度已经实施多年,学校领导每周都必须深入课堂。领导可以对每一堂课“推门”听课,同样,教师也可以“推门”听取校长、副校长以及主任们的随堂课。管理层将随堂课作为行政“会诊”的重要载体,每周议课,每月发一次教学情况通报或进行集体点评。医生的诊断水平在于不断“充电”,领导的“话语权”来自于“悟学”“悟教”。为了能让自己对课堂的“诊断”正确,“处方”有效,管理人员自觉捧起了教育理论书籍,办公桌上多出了教育杂志。课堂诊断行动让领头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2.系统思考 “随堂听课”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对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了良好的调控作用。但被听课的教师总有被检查、监督之“芥蒂”,加上如果领导的点评稍有疏忽,很容易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学校利用行政会组织班子成员学习“课堂诊断”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要义,并结合所听公开课例共同诊断,寻找最佳诊断切入点。我们特别强调诊断前的交流,犹如“望闻问切”中的“问”,只有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行为有了全面了解、系统思考,才能“诊”得明白,“断”得准确,进而让被诊断者心悦诚服,并有所收获。 3.激励评价 我校要求每位听课的领导坚持发展性诊断原则,课堂诊断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善用“糖衣苦药”。在对所听课例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善于发现和点评课堂中不符合教学规律、不切合学科特点、甚至不自觉地违背课程改革精神的问题,更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准确点评教师的精湛教学艺术、新颖生动的教学特色、丰富鲜活的教学经验,切忌就事论事、简单说教。 三、践行模式课堂,倡导同伴互诊共研 1.多途并重 我校在推进课堂诊断行动过程中,实行课堂诊断与课堂观察、课堂观摩多途径并重,让教师觉得课堂评价更像是一种“体检”,不只是“诊病”,更不是“找茬”,而是互诊共研。课堂评价指向教学中的扬长避短,真正为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服务;指向对学生负责,诊断“病因”,给出策略,提升课堂质效。教师放下了心结,互诊共研既分享了策略经验,又增进了同事友谊,实现共同进步。 2.多课并举 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获奖教师展示课、教研组内研究课、备课组内优质课、协作区学校会课、日常随堂听课等,提供了课堂教学诊断的一个个案例,领导、教师全面参与诊断,犹如一场“全民健身运动”,逐步促使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健身”,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的习惯,从而进入一种人人追求优质课堂质效、“清洗”问题课堂行为的理想境界。 3.模式引领 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是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效。我校基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