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白细胞形态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 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异型淋巴细胞 >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9. 淋巴细胞增高 血液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20~40%,绝对计数为(1.0~4.8)×109/L。婴幼儿淋巴细胞可生理性增高,新生儿淋巴细胞可高达50%以 上,并持续至6~7岁,以后逐渐降至成人水平。 病理性淋巴细胞增高分为相对增高和绝对增高。相对性淋巴细胞增高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 细胞缺乏症等,由于中性粒细胞严重减低以致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但绝对计数不增高。成人血液淋巴细胞计数>5.0×109/L时,称为淋巴细胞增高。 (1)感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性感染疾患,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 高。某些细菌感染,如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引起淋巴细胞增高。此时可根据患者的年龄、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血液学包括细胞形态学检验、血清学检 验、微生物学检验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 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者WBC增高,可达(10~30)×109/L甚至更高。细胞分类时以原淋巴细胞为主,可达90%以上。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缺如,涂片中易见篮状细胞,偶可见幼红细胞。多数患者伴贫血和PLT减低。 ②淋巴细胞慢性增殖性疾病 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高分化淋巴瘤白血病等。其中毛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可不增高,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低,但白细胞分类时可见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并可见数量不等的毛细胞。 10. 嗜酸粒细胞增高 由于嗜酸粒细胞在外周血中所占比例有限,非显著性增高时,多不会导致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嗜酸粒细胞>5%、绝对数>0.5×109/L时,称为嗜酸粒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计数与昼夜生理变化和家族遗传等有关。 1)反应性增高 ①最多见于过敏性疾患 如支气管哮喘、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或药物过敏等,嗜酸粒细胞增高可>10%。 ②寄生虫感染 如蛔虫、钩虫、血吸虫、肺吸虫、旋毛虫、丝虫、囊虫、弓形虫、疟原虫等感染时,血中嗜酸粒细胞常明显增高,可见>50%者。 ③某些皮肤病 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可见嗜酸粒细胞增高。 ④某些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前者如猩红热,后者如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高。 (2)肿瘤性增高 ①某些恶性肿瘤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癌、鼻咽癌等可见嗜酸粒细胞轻至中度增高。常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高为主。 ②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伴嗜酸粒细胞增高,以成熟嗜酸粒细胞增高为主,可见幼稚嗜酸粒细胞。 常见异常形态 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3.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4.中性粒细胞空泡形成 5.中性粒细胞杜勒小体 6.中性粒细胞核变性 7.假性佩-赫畸形 8.异型淋巴细胞 9.淋巴细胞增高 10.嗜酸粒细胞增高 1.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并可见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仅见杆状粒细胞>6%时,称为轻度核左移。 杆状粒 细胞>10%,伴少量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时称为中度核左移。 杆状粒细胞>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时称为重度 核左移。 重度核左移又称为类白血病反应,此时中性粒细胞常伴有明显的中毒性病理改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等。 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可见原始、幼稚粒细胞,并出现病态造血,如中性粒细胞核分叶不良等。 2.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胞核以分三叶者为主,如血片中五叶核中性粒细胞>3%,则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和中性粒细胞胞体增 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等。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叶酸、VitB12等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影响 了细胞的正常分裂。在应用某些抗核酸代 谢药物及炎症恢复期等也可见核右移现象。 3.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且分布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