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隐静脉曲张的护理 普外 陈金玲 摘要 大隐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站立时患者酸胀不适和疼痛,行走或平卧位时消失。病程进展到后期,下肢皮肤因血液循环不畅而发生营养障碍,出现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尤其是足背、踝部、小腿下段,严重时或外伤后皮肤溃烂,经久不愈,俗称“老烂脚”。 目录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治疗 6护理 概述 大隐静脉曲张又称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俗称“老烂脚”,是外科常见病。大隐静脉曲张发病机理是大隐静脉瓣膜处瘤样扩张,使下肢浅静脉与深静脉汇合处的瓣膜失去“单向阀门”的作用,下肢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液倒流,大隐静脉瘀血,使静脉迂曲、扩张。 病因  1.遗传因素:原发性静脉曲张的特征带有家族性,很多病人的前辈患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有遗传因素造成的静脉曲张病人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70-80%。他们并不是生下来就患此病,但由于遗传因素,静脉壁薄弱或功能差,当下肢负担加重时便可以诱发。  ? 2.职业因素:长期从事站立、久坐、运动或负荷过重工作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办公室人员运动员等也易发此病。 3.其他因素:常见于妇女在妊娠间子宫膨胀,从而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或由于服用避孕药后体内激素急剧发生变化所诱发。 临床表现 根据目前国际通用标准(CEAP分类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分期)将下肢静脉曲张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期: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严格说它们都不是真正的静脉曲张,仅影响美观,可以不用治疗。 二期:在站立位时腿部可见弯曲增粗的表浅静脉血管,高出皮肤,在腿部抬高或平卧后可消失,常有小腿酸胀、易疲劳等不适感觉,此期是治疗最佳时期。 三期:曲张血管增多,小腿开始出现水肿,以站立过久或劳累后较明显,晨起时水肿可消退。患肢常比对侧腿增粗,一些患者还出现皮肤搔痒,严重者呈现湿疹、瘀积性皮炎等皮肤病变。 四期:血管内血液瘀积过多,静脉压力明显增高,使一部分血液成分渗透至血管外的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局部皮肤发红、变紫、直至发黑,并且失去弹性而变硬。 五期:为急性溃疡期,发黑变硬的皮肤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溃,很难自愈,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 并发症及其处理 1.血栓性浅静脉炎:抗生素及局部热敷治疗。 2.溃疡形成:创面湿敷,抬高患肢。 3.曲张静脉出血:抬高患肢,局部加压包扎。 治疗 非手术治疗 穿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血液循环 硬化剂注射治疗____适用于少量、局限的病变或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恢复慢、术后需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术后较痛苦。 大隐静脉钬激光微创治疗术:在局麻下将治疗探头置入大隐静脉腔内,在激光光标的定位下精确启动治疗系统,快速封闭曲张的静脉管腔,达到瞬间治疗疾病的效果,手术创伤小,仅需一个很小的穿刺点,术后无需绷带包扎伤口、痛苦小,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满意。 术前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勤剪指(趾)甲,如有皮肤瘙痒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2)小腿溃疡或水肿者, 多卧床并将患肢抬高20°~300,促进血液回流。卧床时可常做小腿伸曲运动,以利于下肢血液回流。 3)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做好解释工作,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取得患者的 配合。 4)下床活动时应指导患者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5)如果腿部皮肤有片状或沿血管走形分布的红、肿、热、痛则可能合并有丹毒或静脉炎,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发热,白细胞升高。此时必须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待红肿热痛消退后方可手术,避免手术造成感染扩散 。 6)如腿部有溃疡面需予以清创换药治疗并对溃疡面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后实施手术治疗。 7)患有足癣(脚气)者,应首先治疗足癣。可使用达克宁霜剂。治愈后方可手术。 8)术前备皮:上至脐平,下至足趾,包括整个患侧下肢。 9)术前1天用甲紫或记号笔画出静脉曲张的路径。 术后护理 1)连硬外麻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抬高患肢200~300,卧床期间鼓励患者行足背屈活动。注意保暖。 2)手术后即将患肢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维持弹力绷带包扎约2周左右。 3)饮食 4)术后24—48h可下床活动,但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避免过久站立,下肢过早负重。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 5)术后患侧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若患肢疼痛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6)若有慢性溃疡,应继续换药。 健康指导 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0~300. 2)为维持下肢血运,平时应注意体位,勿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