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数学的本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维,数学的本源.doc

思维,数学的本源   摘 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不多的,但是数学教学中所重视的探究精神、思维训练却是不可缺少的。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认为:“不管人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却随时的发生作用,使人们收益匪浅。”因此,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数学思维;主体;过程;宏观;问题   一、困惑――我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了吗?   1、轻“主体”、重“主导”,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失败场景一:   “错题”如下: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m4-2(m2-12)   一个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如下:老师,我按照你教我们的四句口诀――先提公因式,两项考虑平方差、三项考虑完全平方、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来分解因式,前面三小题我都解决啦,可这第四小题既不能提公因式,也不能用平方差,怎么分解啊?肯定出错啦。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在真正落实时,却变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载体”。通过上述学生的分析,再结合当初讲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发现我在讲解分解因式时按照自己精心设计问题,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走进教师的“思维圈套”,得出因式分解四口诀。让学生成为教师解题思路的载体,完全忽视了学生才是“思维的主体”,导致了学生仅仅是教师“思维的奴隶”,而不是一个具有“自主思维的自由者”。所以学生仅仅是凭借教师传授的经验公式来处理分解因式,对“因式分解”没有本质的理解,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就不可能有自我的分析、探究。   2、轻“过程”、重“结果”,掩盖了学生的思维   失败场景二:   第二学期数学七年级期中考试第25题的正确率仅为20%。   原题如下:如图:已知∠DAC,MN∥AC,点B在直线MN上,   以B为顶点,另一边在直线MN上,画出∠EBM=∠DAC,   问EB与AD一定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大多数同学对此题的失分原因分析如下:平时解题时结论都是平行,做多了成习惯了。考试时看到题目第一个反应就是平行,画出平行线后又发现∠EBM=∠DAC,就按照平行的思路解决了,压根就没有考虑到不平行的可能性。   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往往会演变成关注数学知识的教学。如:“平行”这一块知识在教学时需要强调“操作――猜想――说理”的思维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片面的强调这一知识点的应用(即为什么平行),忽视了知识点的发生过程(即是否平行),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掩盖了学生的思维过程,那么学生在处理问题是也必定会习惯性的先给自己一个结果(即平行),而忽视了结论的发生过程。   3、轻“宏观”,重“微观”,造成了学生思维结构的缺陷   失败场景三:   第二学期数学七年级期末考试第27题:   原题如下:已知,在△ABC和△DEF中,AB=DE,AM、BN分别是△ABC与△DEF边上的高,AM=DN,试探究∠ABC与∠DEF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都很兴奋的来找老师探讨这一题。对话如下:   学生:老师,最后一题是不是要分情况讨论啊?   老师:对啊,你们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按照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可能来探究的。   老师:你们都想到了?很好(老师很兴奋),这次都开窍啦,都知道分类啦,∠ABC与   ∠DEF的关系就应该能探究出来啦,不就是相等和互补两种关系嘛。   学生:互补?(很吃惊)还有互补?我们画的三种图结果都是相等的啊?   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种情况都利用“HL”判定△ABM≌△DEM得到∠ABC=∠DEF。   老师看到同学的答案后很是疑惑:△ABC≌△DEF吗?你们从哪里得出的结论啊?   学生:我们看到“在△ABC和△DEF中”,就把它们归类为“全等形”了。探究时很自然的就做出两个全等三角形。   老师:……   数学教学是一个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它要能够为学生将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体系创设条件,因此数学教学就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上进行“宏观”设计。   二、解惑――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该注意什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贯彻教学大纲的思想,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针对上述的三次失败,我觉得不妨从下面的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中要强调学生是“思维主体”   八年级数学课本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时,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设计:将等腰三角形沿顶角的角平分线对折再展开,你发现了什么?一位数学老师教学时加以了一点改动:请同学们观察等腰三角形,结合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究新图形的特征,提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