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讲座讲稿(城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讲座讲稿(城中学)

诗歌鉴赏备考,无招胜有招 ——南城中学诗歌鉴赏备考心得 陈平 2012年高考我校语文取得较好成绩,作为C组学校取得了高于B组学校平均分的成绩,其实不容易,老师的付出可想而知。因为高考改卷和平常不同,我们无法知道准确数据说明诗歌鉴赏这个考点究竟为总分做了多少贡献,我只有根据平常听课、研讨交流所了解的来谈谈我们诗歌鉴赏备考教学的做法。 其实,想法比做法更重要,观念改变,姿态就会变,做法就随之改变。 高考备考要摆脱繁重、枯燥、低效的题海战,首先老师的观念一定要有一个根本的改变。我们的一个重要的想法是:语文备考教学不是教的过程,是学的过程。传统备考教学中的“传授——接受——考查”的方式很容易让师生都陷入题海的围困。想追求高效复习,一定要突破这个困局。如何突围?就是打破常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习思考和质疑习惯,相信学生,带领学生一同思考,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还原文本的分析,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复习教学活动中,从而带领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真正的复习不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梳理学生自己的思路,教会学生自主复习,自我质疑,自我考评的方法。一句话: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实施新课改以来,这些观念并不新鲜,老师们都认同,但如何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就不一定都做到了。我们的顾虑似乎少很多,我们生源差,高一入学的语文成绩经常都排在全市25-35名之间,就像打扑克,我们总是摸到一手臭牌。反正也是一手烂牌,考得差也正常,与其循规蹈矩坐以待毙,不如大胆改革认真实践,可能会带来一线生机或许也会出奇制胜。 我们的教学计划基本不走“三轮复习”的传统老路了,在松山湖的总结会上我们科组长的总结发言中有一个第五点是:专注题型本质,注重深度备考。听起来,还是很笼统。具体到诗歌鉴赏来说吧。诗歌鉴赏的题型本质是什么?诗歌鉴赏的备考深度在哪里?我的理解:诗歌鉴赏的题型本质是考查学生初步欣赏和鉴赏诗歌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能力。无论问题怎么设计,也都是考查学生有没有领悟诗歌的情感,有没有发现或感受到诗人抒发情感的一些艺术技巧。以往我们也是按自己的备考计划,按部就班地分别从“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几个专题逐一讲练,或者,索性先把什么写景诗、送别诗、边塞诗等古典诗歌的八大类型介绍给学生,告诉他们每一类型一般表达什么情感,运用什么技巧,然后在大量的诗歌鉴赏练习中,一次一次训练,竭力让学生懂得某些诗用了某些鉴赏方法,答题要抓住某些规律等等。这样做行不行?我们多年都这样做,也不乏经验之谈和备考招数,可是,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我们的十个招数有七八招是不管用的。学生完全不懂诗还要他进一步鉴赏其诗歌的情感和艺术,这就相当于假定我们的学生有较丰厚的赏析古诗的积累,且具备和老师差不多的鉴赏水平。这其实是一个很不靠谱的假定,是高估我们的学生了,尤其像我们的学生,最大的障碍是你带领他鉴赏的诗歌他大部分并没有看懂,勤奋刻苦了半天学到一鳞半爪的所谓鉴赏技巧,牛头不对马嘴地乱用一通,诸如只要问什么手法就只答各种修辞手法,压根儿不明白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不管什么诗都用“情景交融”来分析技巧;只要诗人有曾经被贬谪的背景就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来把握思想情感;只要是送别诗只管用一个“依依不舍”来形容情感……,学生已经不会静下心来读完整首诗的每一句,也没耐心去揣摩同样是送别诗,这个诗人和别的诗人的心情有何细微差别。这样下来,备考深陷题海,师生共渡苦海,效果如何,只有天知地知。我们觉得问题就出在我们的辛苦工作是建立在一个不真实的基础上,我们不愿意直面我们的学生鉴赏诗歌水平与复习方式严重脱节的残酷现实,我们老师的应试功利心遮蔽了面对一首诗歌最平常的鉴赏心态,我们忽略诗歌鉴赏的本质规律,也脱离了诗歌的本质。结果,学生不懂诗意就开始生搬硬套大量的诗歌鉴赏的术语,这样做既是为难学生也是为难我们自己,关键是这样做违背了“理解——欣赏——鉴赏”这个最简单的诗歌鉴赏的思维规律。 为尊重这个规律,我们大胆做点改动,不局限于备考的轮数,更注重备考的深度。备考深度是指什么?我们认为:诗歌备考的深度不在诗歌鉴赏的难点有多难,不在于训练学生学会解答难度大的诗歌鉴赏题,而在于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有无投入到对一首诗的关注、审视、理解、触动、欣赏乃至鉴赏的过程中来。学生有没有调动自己的心智去领悟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以及深藏在词句背后的微妙的心境,最后在学生做题时学生的鉴赏思维有无得到相应训练。显然,这个“深度”是指鉴赏的活动有无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至于诗歌鉴赏中必然涉及到的种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老师一定要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切实尊重学生习得规律,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学生

文档评论(0)

lxienc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