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应用抗组胺药的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组胺药联合应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老药新用 更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肾上腺素能、抗5-羟色胺、抗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针对H4受体的作用(H4受体与瘙痒等关系密切) 联合治疗的优先选择(争论?) 抗组胺药联合应用 Hl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 单独应用H2受体拮抗剂对减轻瘙痒和改善风团无明确的效果 两类药物联合使用主要是通过相互竞争性依赖肝脏药物代谢酶CYP3A4,从而提高抗组胺药物血中的水平,并非通过协同拮抗Hl和H2受体而起作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拉定等不依赖肝脏药物代谢酶CYP3A4,故联合不合理 多数情况下联合无效(?) 关于慢性荨麻疹治疗时问题的思考 一种抗组胺药常规剂量无效时怎么办? 治疗无效的原因: 药物的作用不能全面阻断荨麻疹的病理生理(如白三烯的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 药物耐受性变化 对策: 增加剂量:增加2-4倍 抗组胺药物联合用药 更换药物:选择抗炎症作用更为明确的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思考:常规剂量无效,增加用药剂量? 增加二代抗组胺药的用药剂量是否合适? “各种”指南指出可增加剂量使用 加大用药剂量,可全面阻断组胺H1受体,提高疗效? 多数二代抗组胺药在建议处方剂量下有无抗炎作用,但在大幅增加剂量后,可表现一定程度的抗炎作用 超过常规治疗剂量二代抗组胺药存在安全性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不允许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故在我国要想通过增加二代抗组胺药物剂量来解决无效问题的治疗方法,有所受限 联合另一种抗组胺药物,是否可行?如何做? 两种观点: 1、联合使用同类化学结构的抗组胺药? 2、联合使用不同类化学结构的抗组胺药? 不同的抗组胺药物对组胺受体的选择性是有差异的,不同结构药物的搭配,可能获得更好疗效 推荐早上使用非镇静抗组胺药物,晚上使用镇静抗组胺药物,有益睡眠(?) 一代+二代;H1+H2(?) 思考:常规剂量无效,联合用药? 选择抗炎作用更明确的抗组胺药 什么样的抗组胺药物抗炎作用更明确? 在大剂量下,二代抗组胺药通过组胺H1受体,都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下调黏附分子表达而表现一定的抗炎能力,但非索非拉定等都是在高于治疗剂量下,才体现的抗炎作用 目前文献表明,绝大多数二代抗组胺药物的抗炎作用是针对个别的细胞因子起作用的 部分新型抗组胺药具有一定的抗炎效应 思考:常规剂量无效,更换药物? 关于皮炎湿疹类疾病治疗时的思考 皮炎湿疹治疗中抗组胺药的使用 止痒? 抗炎? 痒刺激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 细胞 角质形成 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 组 胺 前列腺素、慢反应物质、 缓激肽等 5-HT …… 痒受体 痒 感 搔抓反射 皮肤瘙痒及相关致痒介质 荨麻疹 组胺、白三烯、细胞因子(IL-4、5、6,干扰素,TNF等) 特应性 皮炎 乙酰胆碱、P物质、神经肽等,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PAF等 银屑病 神经肽,P物质,IL-2,E选择素、TNF-α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34:293 抗组胺药对于皮炎湿疹的治疗价值 止痒? 对于瘙痒严重的患者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镇静作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改善患者症状 抗炎、抗过敏、止痒? 抗炎/抗过敏、止痒对皮炎湿疹的治疗具有肯定意义,部分抗组胺药的体外试验证明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但有待进一步评价 选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组胺药 某一抗组胺药 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组胺释放 显著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 显著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抑制白介素的释放 抑制白三烯的释放 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 显著抑制P物质的释放 显著降低NGF过度表达 说明书有皮炎湿疹适应证 曲尼司特 苯璜贝他斯丁 奥洛他定 依巴斯汀(国产?进口?) ? 在皮炎湿疹的治疗中,应该正确使用抗组胺药 特殊人群抗组胺药应用 儿童 中枢抑制作用对儿童认知影响 老人 尿潴留 青光眼 基础疾病 心脏毒性 肝酶代谢 体重增加的影响 抗组胺药合理应用 常规剂量 超常规剂量 说明书 指南 知情同意 部分疾病存在维持、减量问题 慢性荨麻疹 人工划痕症等 结语 目前已有超过45种H1抗组胺药物用于临床,是过敏性疾病治疗药物中最大一类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药物疗效更持久,安全性更好 临床使用时必须全面、综合考虑药物的选择 谢 谢! * 再此,我们列出了抗组胺药研发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 正是这些科学家先前的努力,才有了目前我们对组胺、组胺受体、抗组胺药物的深入了解 * H1抗组胺药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一代抗组胺药因为其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而第二代抗组胺药自80年代问世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已有40余种H1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