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治疗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降糖药物的治疗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郑凤鸣 口服抗高血糖药的一些新认识 胰岛素的运用 胰岛素分泌模式 对口服药的要求 (1)安全、有效 (2)副作用小 (3)依从性佳 (4)降低空腹血糖的同时,降低餐后血糖 (5)降低HbA1C (6)无严重低血糖 使用口服药的注意要点 (1)个体化 (2)选择病人的合理性 (3)告之病人口服降糖药是非根治性 口服降糖药分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 格列吡嗪 非磺脲类药物: 瑞格列奈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呱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 Glucagon-like peptide 1 and its derivatives、DDP-IV inhibitors PPARs agonists Rimonabant…a selective cannabinoid receptor antagonist Glucokinase activator 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磺酰脲类分类 第一代 甲磺丁脲 ( tolbutamide ) 氯磺丙脲 ( chlorpropamide ) 第二代 格列苯脲 ( glibenclamide ) 格列奇特 ( gliclazide ) 格列吡嗪 ( glipizide ) 格列喹酮 ( gliquidone ) 第三代 格列美脲 ( glimepiride )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可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特异性结合关闭K+通道,使膜电位改变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外周作用 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 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药物的胰外作用 磺脲类药物也可通过胰外作用机制降低血糖。Müller等通过测定每个药的胰岛素增加值和血糖降低值的比率ΔPI/ΔBG来确定其胰外作用强度。比值越低表明降低血糖所需胰岛素越少,也说明其胰外作用最强。 磺脲类药物的胰外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在健康的禁食狗给予同等强度而剂量不同的各种磺脲类药物,其ΔPI/ΔBG 比值的排列顺序如下:格列美脲 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 格列本脲,表明格列美脲的胰外作用最强。 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 第三代磺酰脲类药物 (格列美脲) 所结合的SU受体部位是65KD亚单位(不是140KD亚单位),结合快、解离快 降糖作用显著、有效药物剂量低 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轻,可延缓 ? 细胞功能衰竭(在相同控制血糖条件下) 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对ATP-敏感的钾通道的组织选择性好 增加体重不明显 胰外降糖作用明显,如可迅速激活(提高)脂肪、肌肉组织的GLUT4的活性(数量) 每日服药一次,依从性好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磺脲类主要副作用为低血糖---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导致永久性神经损害 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争论 UGDP认为磺脲类药物能关闭心肌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妨碍心脏对缺血时的正常扩张反应 非磺脲类药物: 格列奈 ……治疗的需求 瑞格列奈的化学结构 格列奈类药代动力学 瑞格列奈有效控制HbA1c 双胍类药物 种类 苯乙双胍 二甲双胍 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包括 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 降低脂肪和葡萄糖的氧化 增加小肠葡萄糖的转换 双胍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摄取6小时内,从小肠吸收 达峰时间为1-2小时 半衰期为4-8小时 从肾脏中清除 双胍类药物优点 (二甲双胍) 降糖作用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最小有效剂量 0.5g ,最佳剂量 2.0g ,最大剂量 2.5g 治疗剂量内二甲双胍很少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IGT干预,肥胖、胰岛素明显高者为首选 不增高血胰岛素水平,不增加体重,可保护?细胞 具有调脂、抗凝作用 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服用苯乙双胍的患者相对多见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类的作用机制(1) 高选择性激活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 PPAR 为一组核转录因子,包括PPAR-α、PPAR-γ、PPARδ。其中PPAR-γ在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被发现。研究表明它是脂肪细胞分化、脂代谢稳定和胰岛素作用的重要调控子。 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理(2) 促进外周组织胰岛素引起GLUT1和GLUT4介导的葡萄糖摄取 噻唑烷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