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鱼病基础知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鱼病基础知识 总课时11学时:理论1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第二节 鱼类病原体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鱼病的病原来源和传播方式 第四节 鱼病的类型和病程 第五节 基本病理过程 第一节 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鱼病: 指病因作用于鱼体,使机体正常活动被 扰乱,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 生命活动现象。 一、 鱼类致病的环境因素 (一) 生物因素 1、水温 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鱼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急剧升降,鱼体不易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影响抵抗力,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鱼类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 1) 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 2) 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 3) 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 2. 水质变化: 1) 透明度 反映指标: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 测量方法: 不同水生生物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a.肉食性和草食性生物:如草鱼 b.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生物:如鲢鱼、鳙鱼 同一生物在不同时期对透明度要求不一: 幼体阶段 、成体阶段 2) H2S 存在形式: H2S、HS-、S2- 危害:使神经系统中毒,抑制某些生理功能 ≥6.3 ppm: 鲤鱼死亡; ≥4.3 ppm :金鱼死亡; ≥1 ppm: 甲壳类死亡;斑节对虾: ≤0.05 ppm 转化:H2S ? HS- + H +、 HS- ? S2- + H + 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 b.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 c. 水体偏酸:HS-和S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 水体H2S的消除方法 a. 升高水体的pH b. 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 (充氧)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 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 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 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 Fe2+ + S 2- = FeS(沉淀) 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 3).NH3-N 存在形式: a. NH3 (游离态):毒性大 b. NH4 +(离子态):毒性小 c. 两种形式的转化: NH3+H2O ? OH- + NH4 + 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NH3 ; b. 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防治: a. 增氧;b. 降低pH值;c. 生物处理(光合菌) 4)、余氯: 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a. 饮用水: ≤0.3 ppm(卫生部标准) b. 鲢、鳙幼鱼: ≥0.35ppm 即死亡 c. 室内实验常因自来水中余氯的影响而失败 补救办法: a. 用陈水(自来水过夜) ; b. 用药物:加入 7ppm 的Na2S2O3 5) pH 水产养殖动物适应性:弱碱性,过高or过低均不利生长 斑节对虾:≤7:蜕皮受阻; ≤4:无法生长 a. pH过低:CO2升高、DO降低;加速腐生菌繁殖, 不利生长 b. pH过高: 防治:过低:用生石灰、沸石粉调节 过高:换水;降碱灵 3. 溶解氧(DO) DO过高:气泡病 DO过低:缺氧 浮头 泛池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A.来自浮游植物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状态下的主要来源85%) B.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其数量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 a.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DO越多; b.与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越大,DO越多。 自然水体何时DO最高(低)?可采用哪些措施增氧?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 A. 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 B. 水体与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 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 A. DO过低,引起养殖生物的窒息死亡; B. DO过高,引起养殖的幼小生物产生气泡病。 水体缺氧的防治方法: A. 用脒基硫脲:50-100mg/Kg鱼注射或50-200mg/升水喷洒体表; B. 用双氧水(H2O2) C. 用鱼浮灵:效果好,但成本高,有效时间短; D. 用增氧机:每晚12时充氧到天亮效果好(?) E. 用微流水或换注新水增氧; F. 在冬天,在冰层上打洞可防止因水体结冰而引起的水体缺氧 4.二氧化碳 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但是,对水生动物有害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