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台灣當前失業問題之對策.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決台灣當前失業問題之對策

台灣經濟戰略研討會 2003/2/22-23, 台北 解決台灣當前失業問題之對策 辛炳隆(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一、失業問題惡化的原因 二、未來可能發展趨勢 三、歐盟國家因應失業問題的措施 1、總體財經政策 2、勞動市場政策 3、教育與職業訓練政策 4、 產業政策 四、因應措施 1 、振興傳統產業 2、發展在地型產業 3 、推動公共就業 4、強化就業安全體系 5、提升勞動力素質 6、活絡就業市場彈性機制 7 、審慎使用外籍勞動力 8 、協助海外就業 我國自 1995 年下半年起失業率節節高升,甚至已突破 5% ,而且中高齡、 低教育程度的非初次尋職之失業者占總失業人口的比例也明顯上升。由於這 些失業者不僅較難再就業,而且大都是家計承擔者,故其伴隨失業所衍生的 經濟安全問題亦較過去嚴重。為解決國內失業問題,政府單位已經開始研擬 並積極推動相關的措施對策,期望能有效改善現階段所面臨的窘境。本文以 下將先探討國內失業率上升的原因與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再介紹歐盟國家 解決失業問題的經驗,最後檢討政府目前所推動之各項促進就業方案,進而 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 ㆒、失業問題惡化的原因 1 、經濟不景氣,造成國內就業機會大量流失 勞動需求屬引伸需求,故景氣波動是決定失業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非自願性失業者占總失業人數比例的上升是反應景氣影響的重要表徵。自 1994 年至 2002 年間,非初次尋職的失業者人數由 9 萬 9 千人增加為 43 萬 5 千人,其占總失業人口的比例則由 69.7%上升為 84.5%。若按失業原因來分, 則非初次尋職的失業者中以因「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而失業的人數增 加最多,由 1 萬 9 千人增加為 24 萬 8 千人。此外,因「臨時性或季節性工作 結束」而失業的人數亦由 9 千人增加為 11 萬人。若按失業者原本從事的行業 來分,則這些非自願性失業者者主要來自製造業、營造業與批發零售及餐飲 業;若按失業者個人來分,則以中高齡與 低教育程度的非自願性失業人數增 2 加的幅度較大。 2 、產業結構調整,引發結構性失業 雖然藉由教育普及與高等教育擴張,國內勞動素質已明顯提升,但在傳 統產業仍有許多低教育程度的中高齡勞工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這類勞工被 迫轉業的人數日益增加。由於農業部門萎縮與產業科技化,使得這些勞工既 無法回流到農村就業,也無法跨越工作技能的障礙到高科技產業就業,形成 結構性失業。未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國內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 此一問題將更加惡化。 產業發展區域化,導致勞動供需區域性失衡在新竹科學園區成功經驗的 示範下,我國產業正朝向區域集中模式發展,台南科學園區的設立便是明顯 的例子,此種發展模式將使大量就業機會集中於某些特定區域。但另一方面, 隨著房地產價格上漲,勞工遷徙成本愈來愈高,遠距離的勞動移動愈來愈少。 如此,在勞動供需皆呈區域化發展的情況下,便容易產生區域性失衡的現象。 3 、㈸工法令僵硬,削弱㈽業因應經濟不景氣的能力 現行勞基法的立法目的雖然是保障勞工就業權益,改善勞動條件,但歐 美國家的經驗顯示,過於僵硬的勞工法令 ,不僅無助於提升勞動條件,反而 在遭逢經濟不景氣時,會使企業喪失應變能力,而使失業問題更加惡化。因 此,目前各國紛紛對勞工法令鬆綁,對各項勞動條件僅做原則性規範,至於 實際水準則改由勞資雙方自行協商。反觀國內勞基法不僅在工時、休假、定 3 期契約等規定過於僵硬,阻礙企業經營應有的彈性,而且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