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第二讲.pptVIP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第二讲.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第二讲.ppt

第二讲 公共外交的起源与分类 公共外交的渊源 心理战 反间计 传教活动 第一个公共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独立宣言发表后不久出任驻法公使,与法国民众直接接触,成功说服法国政府签定法美同盟条约,帮助合众国独立 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不同 心理战 一国政府在和平时期与外国民众建立联系的想法相对较新,但在战争时期的此种信息传播却历史悠久 荷马史诗记载:战争中一国把信息刻在石头上以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 传统外交礼节:1927年的哈瓦那公约(Havana Convention) 外交官不能干涉驻在国的内部事务,只能和东道国的外交部建立关系 不和驻在国的公众接触:国庆节时使馆只邀请驻在当地的本国国民、东道国的外交部官员以及其他外交官参加庆祝活动。 和平时期影响外国公众活动的兴起 19世纪末电台的发明:影响外国公众的技术手段 苏俄的对外宣传 打破外交惯例,通过广播鼓励其他国家民众起来反对政府 法国的文化外交 1923年在外交部内成立法国艺术活动协会,向海外派遣人员 不作为使馆官员,而是通过法语同盟工作 法语同盟Alliance Fran?aise,1883年建立,最早的以影响外国公众为目的政府活动 英国的文化外交 1922年组建BBC,1927年改组为公营广播公司,1932年开始设立对外节目 纳粹德国的对外宣传 打破外交惯例,1933年后在使馆设立文化随员 戈贝尔:宣传部(“宣传”由此成为一个贬义词) 英国的应对 1934年成立半官方的“不列颠委员会”(British Council),推动对外文化关系,仿效法国代表在使馆外工作;1935年,BBC开始用其他语言广播。两者都由外交部资助 美国公共外交的发端 背景 法、英的启发 纳粹德国在拉美的宣传 活动 1938年,建立跨部科学与文化合作委员会;国务院成立文化关系处。 1930年代末开始向海外使团分发信息资料,希望也发到新闻界手里 1940年纳粹占领法国和低地国家后,新设美洲间事务协调机构(Coordinator of Inter-American Affairs) 1940年起外交使团派新闻随员(最早:巴西、秘鲁、墨西哥) 1941年起,开始在驻拉美和其他国家的使馆设文化关系官员 二战时期的美国公共外交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 建立新闻协调机构(Coordinator of Information) 基本上是情报机构,但也包括对外新闻处(Foreign Information Service) 珍珠港后 1942年2月在对外新闻处内设立美国之音(短波),四种语言:英、德、意、法 同年,建立战争新闻办(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除美国之音外,还包括出版物,发行电影,在驱逐了德军的国家建立美国图书馆(南斯拉夫) 1944年 国务院设负责公共和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公共外交分类 交流外交范例:法德和解 1945-1988 战后和解始于个人倡议 一名耶稣会教士(Jean Du Rivau)在法、德同时创立国际合作机构,出版刊物,组织学生交流,以推动法德相互理解 地方政府先行 法德市长组织国际市长联盟,将有相近规模、历史或工业的城市结对 组织市民交流、学生交流、体育比赛 至世纪末已有超过2000个省、市和社区结对 中央政府跟进 歌德学院、法语学院 1963年,阿登纳和戴高乐签订爱丽舍条约(Elysee Treaty),结束历史仇恨 1963年设立法德青年办公室,每年4000万马克预算,最多30万人参加,至1997年,500万学生(70%为高中生)参加了交流 1988年签订一系列双边文化协定 建立联合高等文化委员会,设立阿登纳-戴高乐奖,促进大学交流和联合学位项目,开设法德电视频道 有利因素 对称性:历史上相互威胁,战后谁都不占优势,都需要重建信誉,并习惯于身处一个由美苏支配的世界 共同的意识形态参考点:和平,基督教 结对城市的典礼经常伴有教会仪式,戴高乐和阿登纳一同参加弥撒 双方都有隐含的动机 对法国来说,输出法语 对德国来说,对抗民主德国的青年国际主义宣传 启示:以未来领导人为对象 国际传播范例:伦敦大轰炸与英国的对美外交 1939-1941 背景 1940年夏,英国单独对抗德、意,美国仍保持中立 英国在美国的信誉低:绥靖政策,一战时英国的对美宣传 有利条件:国际传播的基础设施,新首相丘吉尔,英国公众的相对一致 做法 借用美国的声音,而不是输出英国的声音 允许美国记者使用英国的广播设备报道战争 CBS的爱德华·默罗:把英国的战争带入了美国人的起居室 BBC北美局制作适合美国人口味的节目 描述大轰炸中生活的肥皂剧,以美国妇女为对象;在美国国内重播 启示 一个外国记者一旦融入驻在国的民众,将会从驻在国的视角进行报道 信息时代的公共外交 数字时代的倾听 实时监控在线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