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蚤类区系调查及动态分析.doc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蚤类区系调查及动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蚤类区系调查及动态分析.doc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蚤类区系调查及动态分析 尹小平 彭定希 李东 张杰 阿拉山口检验检疫局(阿拉山口833418)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阿不都·扎伊尔 新疆检验检疫局(新疆830011) 摘要 [目的]摸清口岸地区蚤类种群,掌握其随宿主动物的迁移,输入种的动态变化。 [方法]通过对口岸地区及周边6大生态环境的调查,对小型哺乳动物体表、洞干、游离蚤类的采集,制成浸泡和封片标本,经分类鉴定、复审核实定种。[结果]三年内采集蚤类5科12属22种。其中2001年印鼠客蚤在口岸的首次发现为新记录。距细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为口岸新记录。2004年又发现的林野细蚤、低突怪蚤、粗鬃客蚤、簇鬢客蚤,均为口岸新记录。并概述了几种主要蚤类的分布特点和迁移性。[结论]1.寄生在大沙鼠野栖鼠类的专嗜寄生蚤臀突客蚤,秃病蚤指名亚种在口岸居民区主要家栖鼠类体上亦能采到。2.印鼠客蚤迁入新疆对本口岸无疑是一个严重威胁。3.口岸仓储区、换装区是本口岸蚤类输入种及其它媒介生物传入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 蚤类 区系调查 动态分析 阿拉山口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蚤类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蚤目,俗称跳蚤,广布全球各大洲,多数蚤种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而且同其宿主的分布相关。新疆蚤类总计7科40属201种和亚种,占全国蚤类总数650种的31.8%。 蚤类除叮刺吸血对人畜造成骚扰、损伤、失血等危害外,也是多种病源体疾病的媒介和贮存宿主,而最严重的是鼠疫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绦虫病等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阿拉山口口岸是新疆北部近年来对外开放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在我国西端的桥头堡,进出境过货量占全疆口岸的90%,是全国同类口岸的第二位。因此,蚤类同其它媒介生物一样借交通工具、并随宿主动物跨国界、地区迁入迁出,造成在这一地区将原来没有的物种迁入并繁殖,最后形成种群给当地造成威胁和危害。为此,摸清在本地的种群、分布数量以及输入种的动态变化,对防止疫病疫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2年来本口岸有关蚤类区系调查及动态变化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口岸地区生境概况 阿拉山口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距博乐市83Km。该口岸铁路、公路于1991至1992年相继开通,沿铁路以东为艾比湖、博乐火车站,以西13 Km为哈萨克斯坦德鲁日巴口岸,以北为塔城地区的玛依勒山,以南为阿拉套山中哈边境地区。口岸行政区面积155km2,口岸四周郊区的野外均为荒漠次生林、地表遍复砾石、冲积平原间有高低不等的沙丘和岩石地带,主要植被以梭梭为主,这一带海拔在190-1040 m之间,现已知有小型哺乳动物19种之多,并有成群的黄羊及少量的狐狸、狼及其它鹰类、鸟类等动物。 2 材料与方法 2.1蚤类标本的来源 2001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3年内,作者在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及周边区域的6大生态环境中进行本底调查及鼠疫监测过程中对捕获的小型哺乳动物同时在其体表、巢穴、洞干等采集到的蚤类,将其制成浸泡或封片标本以供鉴定。 2.2蚤类标本的鉴定,按《新疆蚤目志》进行分类,对体表寄生物经初步分类鉴定后,对疑难新种请新疆自治区疾控中心医学昆虫专家复查核实。 3 结果与分析 3.1蚤类的种属组成及迁入性 截止2005年10月,在6大生态环境中的兔形目、啮齿目、食虫目、食肉目7科14属17种小型哺乳动物体表、巢穴、洞干中采集到的蚤类有5科12属22种。其中印鼠客蚤为2001年首次从褐家鼠身上发现1对,为新疆新纪录,2004年通过追踪调查,在口岸居民、仓储、换装区又采到12只,随后在2006年10月老交接所一次竟采到244只。该蚤在本口岸不仅已扩大分布范围、繁殖、定居下来,而且已形成种群。其它距细蚤、林野细蚤、低突怪蚤、粗鬃客蚤、簇鬃客蚤、叶状切唇蚤突高亚种、分别为2001年、2005年在口岸地区新发现的种和亚种。无疑印鼠客蚤是输入种,后几种有输入种也有近年来新发现的种。 3.2几种主要蚤类的生态分布特点及迁移性 3.2.1在口岸郊区的野外作为大沙鼠等野栖鼠类的专嗜寄生蚤臀突客蚤,2001年在居民区的主要家栖鼠类褐家鼠体上也采到过该蚤,[3]说明野栖鼠类的寄生蚤可以迁移到家栖鼠类中交换,这种蚤数量多,在郊区分布广,是这里的优势种群。2005年在我国某些地区首次从该蚤内分离出5株鼠疫菌,是该地区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4] 3.2.2印鼠客蚤主要分布在口岸居民区、仓储区、换装区。2001年首次发现是在仓储区,它的宿主目前在本口岸仅有褐家鼠,众所周知,该蚤是家栖鼠类传播鼠疫的高效媒介。 3.2

文档评论(0)

zhaox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