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第七讲新闻评论的标题与语言风格.pptVIP

新闻评论-第七讲新闻评论的标题与语言风格.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七讲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语言 一、标题的基本作用 二、标题的制作 三、语言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 主讲人 刘茂华 1、提示论题 《回答一个问题 —— 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 1982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为什么要整顿金融秩序》 1993年7月16日《经济日报》署名评论 《劳动者,该有怎样的就业观? —— 二谈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1997年7月18日《工人日报》评论 《近水缘何难救近火》 2003年10月27日吉林电视台“纪实” 《以色列对哈马斯连下杀手意欲何为》 2004年4月18日新华网 2、体现论点 《“大锅饭”养懒汉 ——四论不能再吃“大锅饭”》 1983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社论 《对策也可以当镜子》 1985年6月4日《新华日报》“新华论坛” 《少数企业“死”不了 多数企业活不好》 1991年8月15日《经济日报》述评 《人祸不除 矿难不已》 2004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监督,不应仅仅是审计部门的事》 2004年6月30日人民网“强国论坛 3、表明态度 《千万不可忽视农业》 1992年12月9日《人民日报》社论 《不能搞有偿新闻》 1993年5月27日《解放日报》评论 《“道德点评板”不设为好》 2004年4月12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拜金主义要不得》 1993年4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述评 《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 2003年月22日陕西电视台《经济生活点评说》 4、引发兴趣 《和尚就是和尚》 1986年11月21日《工人日报》评论 《牛毛出在羊身上》 1993年6月26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 《“吹牛”也犯法》 1996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法制论坛” 《谁掏了患者的腰包 ——直击医药回扣》 2001年7月12日江苏电视台《大写真》 《“红包”为什么这样“红”?》 2004年4月11日央视国际“央视网评” 评论标题的表现性要求 贴切: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题义确切 具体:论题具体,论点清晰,指向明了 鲜明: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明确的是 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精炼:结构简单,句式简短,文字简洁 生动:富有新意、动感与活力,先声夺人,过目难忘 1、贴切 题文一致 分析《为九龄童“盗马”辩》(节选)的标题 一则新闻:某日晚11时左右,几位巡逻民警行至某地立交桥,发现一小男孩牵着一匹小白马悠然独行。上前询问,男孩答道:“爸爸给我买的。”民警把他带到派出所,问了两个小时,男孩才讲出原委。原来这位小朋友看到公园的小白马长得漂亮,晚上便偷偷地从公园牵出。文章继而又写道:“后据了解,小男孩名叫xxx,因从小顽劣,小学一年级即被学校除名。”从爱护这位小朋友的角度出发,我在摘录原文时,将他的姓名隐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警深夜巡逻发现小孩牵马引起怀疑上前询问是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应及时将他送回家或通知小孩的父母,不应在小孩的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深夜询问达两小时之久,更不能在报刊上将他的“历史材料”通过新闻媒介传播。 用词准确 《要春风化雨 不要耳提面命》 原载《人民日报》“今日谈” 《一台塔机俩司机 到底该听谁指挥》 2002年齐鲁电视台播出 课堂练习: 以上两则标题问题何在? 试在原题基础上进行改写 注意:避免望文生义、词不达意 题义确切 《为何有电不用点油灯?》 原载《人民日报》“市场随笔” 课堂讨论: 原题可作几种理解? 原题的问题何在? 试在原题基础上进行改写,然后脱离原题重新拟制标题 注意:避免引起歧义、产生误解 2、具体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2003年11月13日《南方周末》“方舟评论” 《银行该收点钞费吗》 2003年9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 课堂讨论: 分析评论标题《以科学求质量 以质量求发展》(原载《中国农民报》)和《民族自尊与人类文明规则》(原载《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的不足 注意: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3、鲜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脱困不等于脱险》2000年11月辽宁电视台电视述评 《危险的开端》 1998年10月13日新华社述评 课堂讨论: 分析评论标题《没有中立的裁判就只有“听证秀”》 (2004年《新京报》)和《谁胜谁负》(1999年2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的不足 注意:避免题义含混、令人费解

文档评论(0)

lileilei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擅长各种类型文档 找不到的文档可私信

认证主体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