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登革热 青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背景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临床症状 诊断标准 治疗 监测 防控措施 常见问题 背景 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指的是2014年6月份,广州爆发的感染登革热病例的疫情,此次登革热疫情在广州受灾特别重。随后疫情在各地发展。 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11年仅30多例,2012年120多例的低流行趋势后。2013年广州芳村地区与佛山同时出现了登革热高峰,但即便如此,2013年全年的病例数也只有1240例,形势远没有2014年严峻。2014年6月广州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以来,截至2014年10月27日零时,广东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4115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 。 目前该省的登革热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10月27日,每日新增病例已连续五天控制在500例以下。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由蚊媒传播的传染病。在我国通常由输入病例传播给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繁殖后通过叮咬感染人类,导致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感染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终身带毒,且可通过蚊卵传播到下一代蚊子。  正在吸血的雌性埃及伊蚊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区 (浅红色表示登革热流行区,红色表示合并有登革出血热的流行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目前,输入性病例依然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广东今年出现了局部暴发流行。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动物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和宿主。 1、患者 患者是登革热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前3天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病毒血症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传染源;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数量远大于典型患者,是更为危险的传染源。 病例诊断原则:依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病例分为三种类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这三种病例均作为传染源对待。 2、隐性感染者 登革热流行后,当年人群中抗体水平较高,表明很多人可通过隐性感染获得免疫,这些人在其病毒血症期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3、带病毒动物 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热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白蚊伊蚊在我国分布较广,于长江以南省区有广泛分布,在辽宁南部、陕西东部等地区也有分布。 (三)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 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四)流行特征 1、流行形式 有地方性流行和输入性流行两种形式。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为地方性流行,病情较为严重。我国目前多为输入性流行,没有明显自然疫源存在。 2、季节性 登革热流行与伊蚊消长有关,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 3、地区性 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由于白纹伊蚊在我国广泛分布,凡存在伊蚊分布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历史上曾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长江流域,一旦病毒输入,条件合适时就可能出现登革热流行。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紧邻东南亚地区,传入并引起流行或形成地方性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4、输入性 凡伊蚊的自然分布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水平且自然条件(如气温、雨量等)合适时,一旦有登革病毒传入,就有可能引起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 病原学? 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Ⅰ、Ⅱ、Ⅲ、Ⅳ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