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传统拳术---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详解.doc

汉族传统拳术---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十五式杨氏太极拳 一、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 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 ,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二、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起势?第三式??揽雀尾第四式??单鞭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 ??如封似闭第十四式 ??十字手第十五式 ??抱虎归山第十六式? ?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第十九式 ??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二式 海底针第二十三式??扇通背第二十四式 撇身捶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第二十七式??单鞭第二十八式??云手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 ????高探马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三十三 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四十三式??转身右 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 野马分鬃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五十—式 ??单鞭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第五十四式??单鞭第五十五式??云手第五十六式??单鞭第五十七式??下势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第六十五式??扇通背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第六十八式??揽雀尾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云手第七十一式??单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下势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摆莲?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八十四式??十字手第八十五式??收势 三、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第一式 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 1) 要 点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 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 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 起势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 要 点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 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 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