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医护理哲学基础 《中医护理》课件.ppt

第一章 中医护理哲学基础 《中医护理》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温疫邪气(疠气) (1)、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又称“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 (2)、疠气的传染途径: 1)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2)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3)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 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 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 (4)、疠气的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5)、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1)气候因素 2)环境因素 3)预防措施不当 4)社会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无度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1)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气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2)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 喜伤心 怒伤肝 思伤脾 悲忧伤肺 惊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喜则气缓: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喜乐者,神惮(dan)散而不藏。” 悲则气消: 悲则肺气消散,意志消沉。 恐则气下: 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 惊则气乱: 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 思则气结: 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 (3)影响病情 诱发疾病 加重病情 2、饮食失宜 ■饮食失节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1)、饮食不节 (1)过饥(水谷之精不足—营养不良) (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3)饮食不规律 (2)、饮食不洁(食物中毒) 陈腐变质食物 寄生虫 疫 毒 气郁体质 临床表现:心情不畅郁滞,悲悲切切,胸闷 懒言,面色青黯,腹胀不固定, 食少纳差,舌质紫黯,脉涩。 病机:1、肝气郁结。 2、情志郁滞。 治则:疏肝解郁、调畅情志。 方药:逍遥散;柴胡舒肝丸。 药膳:双花西米露 玫瑰花20克、茉莉花20克、西米50克 针灸:三阴交、完骨、翳风、内关。 保健穴:阳陵泉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瘀血体质 临床表现:面色青暗,瘀血阻滞部位不同, 症状有差异,疼痛固定,拒按, 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沉弦、结代。 病机:1、情志、饮食、劳逸致血行不畅。 2、外邪、内伤、气虚、邪热迫血妄行。 治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药膳:当归田七乌鸡汤 乌鸡1只、三七5克、当归15克、 生姜1块。 针灸:刺血疗法。 保健穴:三阴交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或每次按摩100次)。 湿热体质 临床表现:经常饮酒,喜食辛辣、肥甘厚腻, 周身乏力,倦怠,面部痤疮,面部 油性,口干口苦,便秘,尿短赤, 舌质红,苔黄、黑,脉沉数。 病机:1、湿热外感。 2、湿热内生。 3、湿热下注。 治则: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利水渗湿。 方药:三仁汤;五苓散。 药膳:土茯苓草龟汤 草龟1只、鲜土茯苓100克、茯苓50克、 猪瘦肉100克、葱姜适量。 脾胃功能差者,加白术50克。 针灸:火罐治疗,(闪罐、走罐、旋罐、 抖罐、平衡火罐,取背俞穴)。 保健穴:曲池穴 (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 痰湿体质 临床表现:嗜睡,喜食辛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