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會差異在香港:現狀與研究議題評述.pdf

教育機會差異在香港:現狀與研究議題評述.pdf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育機會差異在香港: 1 現狀與研究議題評述 摘 要 教育機會均等這課題,在政治領域、教育政策 及學術討論均有重大意義,因這涉及最根本的社會 公正、社會開放以及民權問題。戰後香港教育發展 的里程碑,當推實行九年免費普及教育,在大多數 人均肯定和相信這項成就下,從而追求更佳教育質 素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普及教育下不平等的現 實。尤其是在香港,一向的教育政策關注,均不在 「教育機會均等」這課題,故這課題也並未成為政 策和學術的重要議程。 利用多項現成材料及過往之研究,本文旨在回 顧近年香港社會教育機會差異的情況以及各項相關 研究。儘管普及教育已經實行了二十多年,可是增 加了的教育機會卻並未意味教育機會不均得以消 弭,或這些教育機會得到公平的分享。事實上,在 香港目前的教育體制下,不同環節仍然存在著教育 機會不均的情況,這種不均的情況又特別是和階 級、家庭背景、性別等因素息息相關。 回顧本地的研究,相比歐美地區以及台灣方 面,仍然非常零散和貧乏,今後本地教育研究的當 務之急,當在(一)探討教育機會分配差異的情況、 (二)剖析造成這種不均的成因,以及(三)剖析 各項教育政策和改革對教育機會分配的直接和間接 2 的深遠影響。如何藉著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和理 想,探討現實中教育機會不均不公的情況和成因, 確認和掃除社會障礙,進而為減少機會不均不公提 供策略以促進社會公義,將是教育學者的一大重任。 一、前言:教育機會差異研究的重要性 教育在現代社會愈益決定著個人的前途和生活 際遇。那麼在各場教育(學校)競賽中誰勝誰負呢? 而教育機會均等或差異的問題,既是教育研究的重 1 大課題,也是公共政策的重要議題。 在戰後一段教 育增長的年代,教育機會的普及每被視作為提高個 人機會、消除貧窮、促進社會平等和開放的途徑。 故寄望普及教育及其他一些教育改革如補償教育、 積極分歧待遇、非隔離化、混合能力教學法、綜合 學校和共同課程等措施為打破世襲社會(ascription society ),邁向績效制(meritocracy )和成就社會 (achievement society )的方法。可是普及教育本身 能否實現機會均等的理想?「人人受教育」是現實 抑或只是迷思?增加教育機會又能否消除社會不平 等呢?這些教育改革的成效又如何呢?由此而引申 出來的研究課題便包括教育機會分配的差異狀況、 這些差異的成因,以及其結果和影響。2 就社會學的關注而言,對教育機會分配差異的 研究則有下列重要之理論問題。首先,究竟學校作 為社教化(socialization )和選拔分派(selection )的 制度,它能否作為一個公平的篩選機制?篩選的標 3 準又是否趨於公平和績效化(meritocratic )呢?教 育相對其他世襲因素,又如何決定個人的教育成就 和社會地位呢?其在「出身-教育-成就」的鏈帶 中,教育又扮演什麼樣的中介角色?是否如功能學 派所言,擇優量才而錄,打破世襲因素如階級、性 別和種族等的隔閡,促進社會開放;抑或反而如衝 突學派所言,是鞏固和維持社會不平等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