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铁器修复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 [莫鹏] 该批青铜器就其腐蚀氧化程度来说,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氧化较轻的铜器。这类铜器的铜质基体保存甚好,在铜质基体的表面因腐蚀氧化而形成有一层薄而光亮的层膜,光膜层与铜质基体粘连牢固结实,硬度大,表面洁净,没有附着其他的锈蚀产物,如“黑漆古青铜矛”(M034:2)等。此类铜器的腐蚀氧化属于“光膜表层型”,其形成的表面“光膜”自身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1]。 第二大类是腐蚀氧化较为严重的铜器。这类铜器金属基体的表面往往是因腐蚀氧化而转变成一层较厚而致密的锈蚀产物,锈蚀产物层下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同质基体,如青铜甬钟(M182:1、M182:14)等,但这类铜器中有部分铜质基体因腐蚀氧化而改变了它原来的金属颜色,由青铜色变成了赤红铜色或暗褐红色,成为氧化亚铜。此类铜器的器体一般都较厚,但铜性却因腐蚀氧化而变得较为脆弱,容易折断,如西周铜鼎(M201:1)、青铜戈(M080:1、M182∶2)、青铜矛(M034∶1)等等。 第三大类是腐蚀氧化极为严重的铜器,又根据腐蚀氧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笫一种是青铜器已完全腐蚀氧化,没有好的铜质基体,器物十分脆弱,但锈层结构致密度较高,表面形成一层光膜。像这类腐蚀氧化程度的器物,一般器体较薄,如青铜刮刀等。笫二种是器物已大部分腐蚀氧化,仅在某些器体较厚的部位残留极少量的铜质基体,器物表面有一层光膜。光膜层上不但有因器物内部锈层腐蚀膨胀而被破坏的情况,而且还布满了许多星星点点的锈蚀坑洞和大大小小的裂缝。锈蚀坑洞里有结构疏松的粉蓝绿色、粉绿色或是粉白色的锈蚀产物,且有向铜胎内部继续深入扩散的情况,如青铜刮刀(M303:3)、青铜矛(M309∶1、M005∶1)等等。 针对这批青铜器的腐蚀氧化情况,广东省博物馆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经过前期的工作实践,制定下面保护修复方案。 一、检测分析工作 对该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实施保护和修复前,必须要进行检测分析工作。通过检测分析来查清该墓地出土的待保护或修复的青铜器的锈蚀状况、锈蚀机理及其原因,为下一步的防锈、除锈、加固和修补复原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数据。 检测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分析待保护修理处理青铜器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了解青铜器铸造时的各种金属的含量情况。 第二,分析待保护修复处理青铜器上锈蚀产物的物相结构,查明这些青铜器是是否已受到氯化物的侵蚀。 第三,分析青铜器上黏着的墓葬填土,了解青铜器所埋藏填土的酸碱度及填土中是否带有氯化物。 在对青铜器进行检测分析时,除极个别情况外,是绝对不能够采用对器物本体(锈蚀附着物除外)具有破坏性(如粉碎、溶解或熔融)的检测分析方法,只能选用一些对器物无损伤的或是采样量极少的现代分析方法来进行检测分析。综合国内外当今在青铜文物检测分析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我们所观察到的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实际情况和前期所作的试验,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工作拟采用下列的方法。 1.青铜器合金成分的检测分析方法 可用来对青铜器合金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检测分析法”和“仪器检测分析”两种。经实践证明,这两种检测分析方法只要选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所使用的仪器恰当,就能够相当准确地检测出青铜文物的合金成分。如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就曾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中的“化学法”、“发射光谱法”、“燃烧碘量法测定硫”和“硬度计测定法”成功地测定91件“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2],随后张日清、曲长芝先生又单独使用“同位素X射线荧光分析仪”成功地对64件辽西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了合金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进行了同位素源激发“X荧光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可靠程度检测分析比较,得出“同位素X荧光分析法是一个比较简便得适合考古工作中非破坏性成分分析技术”的结论[3]。此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高科技检测仪器的出现,人们在对古代青铜器进行合金成分(元素)检测分析时,都较为主张使用无论是在文物安全方面还是在数据的准确性方面都比“化学检测分析”更为优越的高科技仪器来检测分析。 目前,国内采用对青铜文物的合金成分进行无损伤检测分析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有“电子探针(EPMA)”、“激光显微发射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荧光分析谱仪”和“原子吸收仪(AAS)”等等,这些先进的高科技检测器搜比较准确地检测出各种青铜器文物的合金成分(元素),如20世纪90年代末刘煜、原思训等人就曾利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成功地分析了“山西曲沃天马-曲村周代晋国墓地”出土的98件青铜器的合金成分[4],我们也曾于20世纪90年代中采用“EDAX9100X射线能量色散仪”成功地对馆藏的一件有真伪之争议的青铜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