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关税”观后感 碳关税与新能源--西方贸易保护的最新武器1.doc

“碳关税”观后感 碳关税与新能源--西方贸易保护的最新武器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碳关税”观后感 碳关税与新能源--西方贸易保护的最新武器1.doc

“碳关税”观后感 碳关税与新能源--西方贸易保护的最新武器 郑清圆 环保,一个看似非常美好的概念,为了我们和下一代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保护环境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你是否能想到,西方列强能把它当作武器,作为贸易保护的壁垒,企图扼杀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被大多数普通人群所接受,为了避免全球变暖,2009年6月22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这个看似普通的法案迅速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其实看点就是美国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的相关条款。“碳关税”的提出可以通过环境保护议题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为贸易保护主义找到借口。 1、二氧化碳真的是气候的杀手么?。 1.1中国千年气候变化趋势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请出竺可桢。1961年竺可桢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我们发现,数千年里,中国的气候并没有一直变暖,也没有一直变冷,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每次波动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竺可桢提出:太阳辐射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变动的原因是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 1.2 20世纪70年代盛行“地球变冷” 1975年由培生出版社(Prentice-Hall)出版的《全球变冷:又一个冰川世纪已经来临?我们能够渡过这一难关吗?》(The Cooling: Has the Next Ice Age Begun? Can We Survive It?)。它的作者罗厄尔·庞特(Lowell Ponte)也曾就这一主题进行过广泛的演讲,他说世界上最保守的科学家也警告人们,又一个冰川世纪在不远的将来就要来临。“全球变冷,”他说,“给人类带来的社会、政治和适应性挑战是10 000年来最严峻的。 1.3二氧化碳是气候的杀手理论依据不足 显然“气候变暖”并不是铁的事实,毕竟没有严格的理论证明,也缺乏有力的事实支撑。2009年11月17日的“气候门”事件,更像是一个闹剧,这些气候专家的研究并不严谨,甚至篡改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数据,所谓气候变暖是后期“加工”出来的。 显然,借口保护环境,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只是一个幌子,并不是欧美的真实目的。 2、借助新能源技术重新夺回贸易宝座。 2.1每一次能源的变革,会带来一次大工业革命。在石油大规模应用之前,煤炭一直是工业支柱和人类的主要动力来源,自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广泛用于各个行业,直到20世纪初被柴油机所取代,经历了130年左右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背后是煤的世界,煤炭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光辉。1855年,伴随着在美国泰特斯维尔小镇石油的发现,最终将美国扶上世界霸主的宝座,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至今,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拥有了话语权。 2.2新能源带来新的一轮革命,可以帮助欧美摆脱经济危机。纵观19世纪以来世界大国摆脱经济危机的种种努力,调整劳资关系、推动消费、创造新的市场等措施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科技进步推动了产业革命,创造了新的支柱产业,比如汽车工业、航空工业、信息产业等,进而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通过本次经济危机,美元的全球通货性质、美元信用机制、金融产业的功能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还很难被其他国家取代,美国也不甘心坐视自己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危机将会刺激美国重新寻找新的产业或新的技术作为重新左右世界经济的工具。至少对于美国而言,新技术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趋势和结果。和100多年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崛起时代有所不同的是,呼之欲出的这场新能源革命,需要转变整个能源利用方式,以可再生能源重构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继而催生一轮以能源为主导的全球新技术、新产业变革,最终实现全球分工体系的大“换血”和全球利益的大重组。Period   Balance   Total Goods 1 Services Annual 1992 -39,212 -96,897 57,685 1993 -70,311 -132,451 62,141 1994 -98,493 -165,831 67,338 1995 -96,384 -174,170 77,786 1996 -104,065 -191,000 86,935 1997 -108,273 -198,428 90,155 1998 -166,140 -248,221 82,081 1999 -263,160 -336,171 73,011 2000 -376,749 -445,787 69,038 2001 -361,771 -421,276 59,505 2002 -417,432 -474,491 57,059 2003 -490,984 -540,4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