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VIP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洲区2024年中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说明:1.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妥善保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请你参与“以和为贵”的主题学习活动,完成1~7题。

第一站探“和”之义

1.“和”字内涵深远,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请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出处诗句情感体验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欲说还休,却道“__________”!寻求自我和解

《木兰诗》(2)爷娘闻女来,______________;阿姊闻妹来,______________。享受家庭和美

《诗经·关雎》(3)参差荇菜,左右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往琴瑟和鸣

陶渊明《桃花源记》(4)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_,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百姓和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欣赏自然和谐

文天祥《过零丁洋》(6)___________,__________。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渴望国家和平

2.同学们准备将下面这幅春联赠送给街道办,请选择最适合的横批()

上联:获得感增强,党播春风施雨露下联:进取心不减,民怀理想步康庄

A.和气生财B.政通人和C.民和年丰D.春和景明

第二站寻“和”之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字,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和睦”的“和”,是宽容而不偏狭、同情且有仁爱的“和”。“温和”的“和”,是容忍而克制、bīnbīnyǒulǐ的“和”。“和气生财”的“和”,是微笑中______着温暖与睿智的“和”。“和平”的“和”,是抛弃shālù、征战,珍视生命、谋求共处的“和”。一个“和”字,与不同字眼组合起来,寄托着中国人许多温暖、善良的感情和愿望。以和为贵、______的追求,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部历史,______进奔流不息的民族血液中,镌刻在家国万代的文化基因里,miányán至今。如果不了解这种追求、也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bīnbīnyǒulǐ()(2)shālù()(3)miányán()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藏和气生财汇聚B.蕴藏和而不同融汇

C.寄托一唱百和融化D.蕴藏和光同尘融汇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不了解这种追求,就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

B.即使不了解这种追求,就很难管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理念。

C.如果不了解这种追求,也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底色。

D.即使不了解这种追求,也很难理解中华民族为什么坚守“结伴不结盟、对话不对抗”的底色。

6.班主任号召同学们以“和”为主题设计班徽,以下徽标最切合主题的是()

A.B.

C.D.

7.在讨论本次活动内容及流程时,同学们的意见很难统一,请你在“和而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制定两条“班级议事规则”。

二、阅读(47分)

(一)(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丙】

唐求,蜀州青城县味江山人。王建帅蜀,召为参谋不就。至性纯,笃好雅道,放旷疏逸,几乎方外之士也。每入市骑一青牛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或吟或咏,有所得,则将捻稿为丸,内于大瓢中。二十余年,莫知其数,亦不复吟咏。暮年,因卧病,索瓢致于江中,曰:“斯文苟不沉没于水,后之人得者方知我苦心耳。”漂至新渠江口,有识者云:“唐山人诗瓢也。”探得之,已遭漂润损坏,十得其二三。求初未尝示人,至是方竞传。

(选自《唐人轶事汇编》,有删改)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意思。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斯文苟不沉没于水

9.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