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单元6食品保藏探秘.pdf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6食品干制保藏技术

食品的干制保藏(简称干藏)是将食品的水分活度(或水分含量)降低到足以防止其腐败变

质的水平,并保持在此条件下进行长期保藏的方法。使食品的含水量降低的工艺过程称为食

品干燥,食品干燥的方法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多种类型。按照所用能量来源干制可

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按水分蒸发时压力可分为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两类;按照水分去

除时温度可分为加热干燥和冷冻升华干燥;按照能量传递方式,可分为对流干燥、传导干燥、

辐射干燥和微波干燥;按照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间歇式干燥和连续式干燥。无论采用何

种干燥方法所制得的产品均称为干制品或脱水食品。19世纪开始所出现的辐射热干燥器、

真空干燥器,以及气流式、流化床式、喷雾干燥等促进了人工干燥的方法和设备的发展。

干制食品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就已采用自然干燥或用火焙加工果干和菜干的记载。《周

礼》中所说的干撩,即是用干藏法制成的梅干。中国古代干制的果品种类很多。名品如葡萄

干、红枣出现于南北朝,荔枝干出现于宋代,桂圆出现于元代等,到明代,除菜干外,已有

瓜干、萝卜干等多种干制品。

食品干藏具有缩小体积、减轻重量的优点,因此能节省包装材料和减少仓储、运输费用,

应用范围仍不断扩大。食品干藏技术的未来发展将趋向于:①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保持

食品原有的质量,如冷冻干燥、真空临界低温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等;②回收余热,降低

能耗;③增加花色品种,例如早餐谷物、儿童食品、速溶咖啡等,以方便日常饮食生活;

经干制保藏的食品水分活性降低,有利于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以延长食品的市场供给,

平衡产销高峰;干制保藏食品质量减轻、容积缩小,并且便于携带,有利于商品流通。

第一节食品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

一、湿物料的热物理特性

任何湿物料(也即待干食品)的干燥均包含了两个基本过程:外界热量向湿物料的传递过

程(热量传递)和湿物料的水分吸热蒸发并外逸的过程(质量传递)。而这两个过程进行的

速度与湿物料的热物理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湿物料的比热

湿物料的比热通常以物料中干物质的比热C干与所含水分的比热C水的平均值来表示。

设湿物料的含水量为W%,则湿物料的比热C湿可用下式表示:

C干(100W)C水W

C

湿

100

1

CC

水干

C千W(6-1)

100

一般地,C水为4.19kJ/(kg·K),各种食品干物质的比热为(1.257~1.676)kJ/(kg·K)。因

此,湿物料的比热就取决于它的含水量,且两者为线性关系。

然而,实验表明,C湿与W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带有转折的直线关系。

原因可能是:①在不同的含水量范围内,物料干物质发生了不同的理化变化;②由于物料的

孔隙度、固体间架中的空气、水的液相与气相之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不过,在很多情形下,上述因素对比热的影响并不十分严重。在作近似计算时,我们

仍可按式(6-1)来计算湿物料的比热。

2.湿物料的导热系数

由于湿物料中既存在固形物,又存在水分,此外还存在气体,因此湿物料的传热与单

一形态物体的传热有较大的区别。热量在湿物料中的传递既可以通过内含空气和液体的孔隙

以对流方式进行,也可通过湿物料的固体间架以导热方式进行,还可通过孔隙壁与壁之间的

辐射等方式来进行。

如此就产生了真正导热系数λ与当量导热系数λ当(又称有效热导率)两个不同的概念。

λ即傅立叶方程中的比例系数,而当量导热系数则是表示湿物料以上述各种方式传递热量的

能力,

即:

λ当=λ固+λ混+λ对+λ水+λ辐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