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元3食品保藏探秘.pdf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3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食品

保藏的基本原理

如前所述,食品腐败变质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无论是微生物,还是

酶,亦或是其他的变质因素,其作用均受到诸如温度、水分、pH、氧化/还原电势、O2等

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上述因素作用的条件,就可抑制微生物及酶等变质因子的作用,从而

阻止食品变质腐败,这就是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在实际的食品加工过程中,对于化学性变质腐败,一般只能在加工过程中将其限制到最

小的程度,但不容易根除;对于物理性损伤,只要加工过程中操作规范、贮存环境适宜,一

般对食品的保藏威胁不大。对食品保存影响最严重的因素,就是微生物的活动。因此,食品

的保藏原理主要是针对微生物引起的变质腐败而提出来的。

一、温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1.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1)微生物的耐热性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温度范围。超过其生长温度范

围的高温,将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根据细菌的耐热性,可将其分为四类:嗜热菌、

中温性菌、低温性菌、嗜冷菌,见表2-1。

表2-1细菌的耐热性

细菌种类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

(℃)(℃)(℃)

嗜热菌30~4050~7070~90

中温性菌5~1530~4545~55

低温性菌-5~525~3030~35

嗜冷菌-10~-512~1515~25

一般地,嗜冷微生物对热最敏感,其次是低、中温微生物,而嗜热微生物的耐热性最强。

然而,同属嗜热微生物,其耐热性因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通常,产芽孢细菌比非芽孢细

菌更为耐热。而芽孢也比其营养细胞更耐热。比如,细菌的营养细胞大多在70℃下加热30

分钟死亡,而其芽孢在100℃下加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也不死亡。

芽孢的耐热机理至今公认的定论,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是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该学

说认为,芽孢外层所包裹的疏水性蛋白(芽孢衣),对阳离子和水通透性较差,而离子强度

较强的皮层可掠夺核心区水分,使芽孢核心部分失水而皮层吸水膨胀,使得芽孢抗热性增加。

1

也有人认为由于孢子的耐热性与原生质的含水量(确切地说是游离水含量)有很大的关系,而

上述带凝胶状物质的皮膜在营养细胞形成芽孢之际产生收缩,使原生质脱水,从而增强了芽

孢的耐热性。另外,芽孢菌生长时所处温度越高,所产孢子也更耐热。原生质中矿物质含量

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孢子的耐热性,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尚无结论。

(2)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无论是在微生物的营养细胞间,还是在营养细胞和

芽孢间,其耐热性都有显著的差异,就是在耐热性很强的细菌芽孢间,其耐热性的变化幅度

也相当大。微生物的这种耐热性是复杂的化学性、物理性以及形态方面的性质综合作用的结

果。因此,微生物的耐热性首先要受到其遗传性的影响,其次,与它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是分

不开的。一般认为以下因素对微生物耐热性影响较大:

①菌株和菌种。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其耐热性的程度也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菌种,

其耐热性也因菌株而异。正处于生长繁殖期的营养体的耐热性比它的芽孢弱。不同菌种芽孢

的耐热性也不同,嗜热菌芽孢的耐热性最强,厌氧菌芽孢次之,需氧菌芽孢的耐热性最弱。

同一菌种芽孢的耐热性也会因热处理前菌龄、培养条件、贮存环境的不同而异。

(②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微生物营养细胞的耐热性随其生理状态而变化。一般处于稳定

生长期的微生物营养细胞比处于对数期者耐热性更强,刚进入缓慢生长期的细胞也具有较高

的耐热性,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