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树》教案.doc

《窗前的树》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窗前的树》教案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渗透职业教育。

【教材分析】

《窗前的树》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第四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思路,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鉴赏了不少状物散文,这为《窗前的树》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而且这篇文章的情志表达又深一层,所以需要教师多创设情境,多点拨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窗前的树》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知识与能力]

《窗前的树》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1.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增强写景状物的能力。

2.掌握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理清思路。

3.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使学生能理清课文结构,能找出并品读优美的语句,能领会洋槐树的形态美,欣赏文章的结构美。

2.讨论总结表达技巧,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体味文章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作者借洋槐寄寓的情感,欣赏文章的情感美。

2.培养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

3.学生能体味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形成自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结构,积累并品读优美语句。

2.学习并鉴赏文章的语言、情感、结构之美,领会并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教学难点】

领会借物抒怀的手法,感受作者与槐树和谐相处之情。

【教学方法】

1.美读法:反复诵读,分组诵读,体会其中情感。

2.速读法:梳理课文结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窗前的树》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一、导入:?

《窗前的树》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嫩绿柔软,舒婷笔下的橡树高大伟岸,席慕容笔下的树美丽、端庄,而作者张抗抗笔下的槐树又有怎样的风姿神韵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一棵树——一棵生长在张抗抗窗前的洋槐树,看看这棵树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出示洋槐树图片,点出课题。)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原名张抗美,中国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长乔。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洋槐的?

明确:按春夏秋冬的四季顺序。

2.以“叙写四季洋槐”为课文主体可以将课文划分为几部分?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总起窗前的槐树

(二)分写四季的槐树

(三)总结窗前的槐树

3.在开头和结尾作者写出了洋槐怎样的形态和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总起:洋槐高大粗壮作者感觉满足幸福

总结:洋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作者感觉神秘默契

《窗前的树》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四、课堂抢答题

《窗前的树》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1.“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

答: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

2.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

3.“?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落叶沉入泥十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

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不同的季节里看到槐树哪些品质??

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有自信潇洒。?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特征。?

答:初春的洋槐米粒般大的嫩芽,星星点点的既隐绿。夏的洋槐任凭狂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