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docx

2024北京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

2024.03

本试卷共7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先秦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周礼》中记载,有“师氏”之官,“掌以嫩(美好)诏

王”,即“告王以善道”;又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左传》云:“天生民而立之君……

有君而为之贰(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上述制度意在

A.强调天子之德

C.增强民本意识

B.提升君王的治国能力

D.以公卿制衡君王权力

2.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

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

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

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表述符合这一朝代

的是

A.重视法制,中华法系正式确立

B.民族交流,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设置机构,正式管理吐蕃地区

D.地丁合一,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4.耶律仁先为辽朝名臣,曾任辽朝南、北院枢密使职位。1983年,耶律仁先墓在辽宁出土。

其墓志铭由契丹小字和汉字两种文字书写,墓志记载了耶律仁先曾与辽南、北院大臣同心协

力,平定了西北草原部落叛乱。墓志还记载了仁先和四个弟弟的名字是按仁、义、礼、智、

信命名。对以上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墓志可以作为研究辽史的文献史料

③辽朝实现对北方诸部落的统一和管辖

②辽朝制度建设灵活务实

④辽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第1页/共10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图为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人口迁徙归因于南方地区初步开发

②台湾设府为人口移居台湾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改土归流”为人口流向西南地区创造条件

④高产作物的引进有利于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思想家郑观应于1894年出版《盛世危言》一书,以下内容是该书自序的摘录

◆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以“电气”之法提高产量

◆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

◆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

据此可知,下列对其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进行社会变革,实现富强救国B.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师夷长技”

C.发展农业,维持传统生产方式D.反映民主共和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7.以下是一位同学研究中国近代前期经济变化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的转移

B.农业生产区域性分工扩大

C.农村自然经济结构走向瓦解

D.国内商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8.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联合工、农、学三界,组织开展纪念“五一”节活动。群众沿

途高呼“工作八小时”“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

有。中国共产党此举

①有利于推动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③促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提出

②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④巩固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第2页/共10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创作于1937年11月的陕北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在根据地广为传唱。其部分歌词如下:“人

类解放,救国的责任,靠我们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把日寇

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此校歌

A.创作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B.利于激发民众救国抗战的革命热情

C.表明中华民族抗战得到世界支持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0.下表为1949—1953年中国城乡人口统计表,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城镇人口

总数(万人)

5765

乡村人口

所占比例(%)总数(万人)

所占比例(%)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0.6

11.2

11.8

12.5

13.3

48402

49027

49668

50319

50970

89.4

88.8

88.2

87.5

86.7

6169

6632

7163

7826

①土地改革解放生产力促进乡村人口增长②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人口城乡结构③经济的

恢复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的数量④总人口增长反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A.①③

B.②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七彩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致力打造优质资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