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24.4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一处都邑性质的聚落。考古学者在遗址宫城的祭祀区发现了数百万粒炭化水稻,几乎不见粟和黍,而宫城其他区域出土的绝大多数都是粟、黍。南佐先民用当地少见的水稻献祭神祇祖先反映了他们()

A.自南方地区迁居而来 B.注重精耕细作的生产

C.对祭祀礼仪高度重视 D.以水稻为主要的作物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主产粮食是粟和黍,水稻很少见,很宝贵,南佐先民用当地少见的水稻献祭神祇祖先反映了他们对祭祀礼仪高度重视,C项正确;用水稻祭祀,不能表明他们自南方地区迁居而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具体的农业种植情况,不能反映精耕细作,排除B项;水稻很少见,说明水稻不是主要作物,排除D项。故选C项。

2.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B.破坏了宗法等级秩序

C.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可知,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可以在中央和地方同时就职辅佐周王,从而加强了中央与地方封国之间的联系,兼顾了周王室和地方的发展,C项正确;这种做法能够加强与地方封国的联系,但并不一定能够实现对诸侯的有效控制,排除A项;这种做法并没有破坏宗法等级秩序,排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汉武帝在位50多年,用人不拘一格,“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A.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 B.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

C.中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D.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虽然汉武帝时期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但汉武帝任用的丞相、御史大夫中多数并非出身儒家,说明现实统治并不是全部需要儒家出身的官员,这是现实统治对治国理念的影响,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已经不符存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现实统治对治国理念的影响,和中朝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察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南北朝时期,南北儒学学风有别,南学“约简”,北学“深芜”。到隋代刘焯、刘炫“学通南北”,还为儒家典籍及旧注做解释,士大夫“咸师宗之”。这体现了()

A.“三教合一”倾向逐渐显现 B.选官的改革扩大了统治基础

C.儒学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政治格局变动影响学术发展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南北朝时期,南北儒学学风存在差异,而到隋朝时期,刘焯、刘炫学通南北,这是因为隋朝实现了大一统,从而为,刘焯、刘炫学通南北创造了条件,说明政治格局变动影响了学术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发展的新动向,并不能体现“三教合一”倾向,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选官制度改革无关,排除B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5.唐朝科举考生被录取后要到考官处谢恩,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