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豆品质的因素.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大豆品质的因素《大豆种子生产技术》

教学目标掌握影响大豆品质的因素,为大豆优质栽培奠定基础。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大豆的品质是由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选用优质品种,在适宜的地区,通过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才能生产出优质大豆。可见,品种是优质大豆生产的内因,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是外因。大豆品种在营养成分和外观品质方面有很大差异。在栽培大豆品种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幅在35%~50%之间,脂肪含量的变幅在10%~24%之间。大豆在其他品质性状方面的品种差异也很大。进行优质大豆的生产,首先需要根据生产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影响大豆品质的生态因子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养分等。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气温是影响大豆油分含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大豆生育期内的气温与油分含量呈负相关,昼夜温差与油分含量呈正相关,昼夜温差越大,油分含量越高。温度过低,含油率也会降低。大豆结荚鼓粒期间,平均温度如果低于20℃,便不利于糖分的形成和向脂肪的转化,因而含油率低。但如果温度高于35℃,尤其是昼夜温差小则又不利于糖分的积累,因而,含油率也不高。一、温度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光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可分为两种:一是日照长度(可照时数)或称光周期,二是光照强度。研究表明,开花后的光照长度对大豆油分和蛋白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光照长度增加,油分含量升高,蛋白质含量下降。我国大豆的脂肪含量从北向南逐步降低,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原因之一就是大豆开花鼓粒期间北方日照长,南方日照短。光照强度越高,大豆的油分含量越高。巴西等低纬度国家大豆脂肪含量高与日照强度有很大关系。二、光照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三、水分对不同年份和地点蛋白质含量的分析表明,降水量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轻度干旱的地点和年份脂肪含量有所上升,降水多的地点和年份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严重干旱或严重内涝会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可使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明显降低。严重干旱时灌溉或遇雨,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水分到达一定适值后,增加灌水或雨涝反而会导致油分和蛋白含量的下降。因此,遇旱灌溉、逢涝排水,不仅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也可以显著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增产保质的有效措施。我国大豆蛋白质含量南高北低,油分含量北高南低与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也有一定关系。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往往含氮量高,有利于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反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或磷、钾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大豆的脂肪含量。增施磷钾肥有利于大豆油分含量的提高。氮、磷、钾肥总量与大豆品质的关系因施肥水平而异。当施肥水平较低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施用量继续提高时,蛋白质含量仍然增加,但幅度较小,而油分含量下降。油分含量在氮、磷、钾肥总量达到中等偏低水平时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对大豆的油分及其他化学品质也有一定影响。多数情况下,施硫、镁肥可以提高大豆的脂肪含量,施钼、硼、锰、锌、硒等微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四、土壤养分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北方高纬度地区日照较长,光能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温差较大,有利于油分的形成而不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是高油大豆的集中产地;南方地区日照较短,降水充足,温度较高,温差较小,不利于油分的积累而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是高蛋白大豆的理想产地。高海拔地区温度过低,不利于油分的积累。理想的高油大豆产区环境条件是:在北纬40°~45°之间;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5%~6%,中性至弱酸性;大豆开花结鼓粒期间,白天气温30~32℃,夜间19~22℃,每4~5天有一场夜间雷雨,白天放晴;鼓粒后期天气放晴,气温下降至白天25℃左右,夜间15~16℃。五、地理因素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栽培措施通过调控光、温、水、热、肥等生态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和物质生产、运转和积累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土壤耕作措施改变土壤的结构,调节水、肥、气、热状况;施肥措施增加土壤养分,保证大豆对各种肥料的需求;种植方式和密度通过改变田间植株分布而调控大豆对光能的利用和对水肥的吸收;各项植物保护措施通过控制病、虫、草害,改善大豆生长发育所需的光、温、水、气、热、肥条件,减少光合产物的损失;及时收获和合理贮藏能使大豆的品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并避免混杂、霉变等损失。六、栽培措施

谢谢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