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关于那次的抢掠,你想知道更多吗,下面我们就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文中一探究竟。;1.能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

2.赏析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

3.能评价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借口,于1856年联合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最后还将这座修筑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付之一炬。;(1)掌握字音字形;(2)词语解释;1、书信概念;2.书信的格式;1、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1.阅读第一自然段,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2.作者把远征行为形容为“体面”的,这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2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呢?;4.第3段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圆明园的美丽?有何作用?;5.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6.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你是怎样理解第5段中“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的呢?;8.“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个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9.第6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第7段中作者将政府与人民区分开来有什么作用?;11.“我希望有朝一日,??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一句反映了雨果怎样的立场和态度?;12.最后一句中“赞誉”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课文小结;板书设计;课堂检测;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课程结束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