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以生态整体主义或生态整体观作为指导考察自然与人的关系,它对人类所有与自然有关的思想、态度和行为的判断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即生态系统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地自然存在。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度,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蔑视人类或者反人类;恰恰相反,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

生态文学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考察和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审美,人重返和重建与自然的和谐等。在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时,生态文学特别重视人对自然的责任义务,急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生态文学不能忽视生态责任,它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生态文学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落点却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上。探寻和揭示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使得生态文学具有了显著的文明批判的特点。许多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征服和统治自然观、发展至上论等思想观念,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自然改造、竭泽而渔地榨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违反自然规律和干扰自然进程的科技创造、严重污染自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社会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正因为这一特征,在判断具体作品是否属于生态文学时,可以不把直接描写自然作为必要条件。一部完全没有直接描写自然的作品,只要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也堪称生态文学作品。

(摘编自王诺《什么是“生态文学”?》)

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生态批评话语不断被引介到国内,推动了社会各界对于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的重视,促进了中国文学生态意识的觉醒。不过也应该看到,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强势进入,也导致了中国生态文学批评中普遍存在着的以西方理论剪裁中国生态文学现象,以西方生态批评话语强制阐释中国生态作品的现象。

要解决中国生态文学批评过度依赖西方生态批评话语的问题,中国学术界首先需要清理中国古代生态文化资源,重新镀亮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要素。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很多具有生态因子的表述和概念,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等,但这些表述和概念含义繁杂,既有契合自然生态的因子,又有更多的哲学、社会学因子。面对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做好溯本清源的工作,厘定这些表述和概念的生态要素,对其进行生态文学批评实践的尝试,使之成为可供生态文学研究使用的有效概念和理论。

其次,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质的审美心理、文化沉淀和思维方式,《诗经》《楚辞》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处处昭示着历史、文化、地理、思维等因素对于国人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的深远影响。中西方在历史阶段、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国作家的生态文学写作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审美旨趣和价值诉求,只有浸润其中而提炼出的本土术语,才能精妙地概括出中国生态文学作品的内在气质和价值。例如作家艾平多年来从事生态散文写作,她长期生活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对于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历史、现状和民众的生活、信仰、心理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深刻理解。作为地道的草原人,艾平与牧民们相爱相知,她在作品中对于隐藏于草原密林深处的万万年前的潮湿、温度和气韵的感知,对于泥土一样质朴价值观的追求,鲜明地呈现出草原人民的生态诗兴智慧,而非西方的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只有对于中国作家的生态写作中的观念、体验、表述等进行提纯,才有可能提炼出独树一帜的本土生态批评术语。???

此外,生态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学,审美属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一旦忽略了这一点,那么生态文学就会成为生态社会学、生态政治学、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等观念的跑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