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德育标兵.doc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夷山市德育标兵

武夷山市教育局汇编

二00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武夷山市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汇编目录

1、用尽心与尽力书写每一个平凡…………记省级标兵毛孔荣1

2、在平凡的工作中奉献自己……………记市师德标兵裘美春6

3、默默耕耘真奉献桃李不言自成蹊…记市师德标兵苏永红11

4、爱的空间有多大…………记市师德标兵杨萍16

5、用心育人,享受工作……记市师德标兵张婕22

6、牵手教学智慧与新课改同行…………记市师德标兵黄晓东30

7、师德在育人中抽穗扬花………………记市师德标兵郑爱萍33

8、真爱无言幸福无价……记市师德标兵余文英39

9、责任爱心奉献…………记市师德标兵赵良兴44

10、献身农村教育书写无悔人生………记市师德标兵王志明48

11、无悔的选择…………记市师德标兵叶小崇55

用尽心与尽力书写每一个平凡

记武夷山市师德师风标兵毛孔荣老师

“以从教为乐、为荣,尽心尽力,勇挑重担,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这是同事和领导对他中肯的评价。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他象是一滴微缺乏道的水,尽力地滋润着一寸又一寸的农村土地;象一丝阳光,给遥远的山区小学送去一屡温暖;更象一颗螺丝钉,永远固守在僻静的山村。

走进大山8年,留给他的是感动和积累

91年,根据武夷山市上梅学区〔现为上梅中心小学〕的安排,他背上行囊,来到上梅乡首阳小学任教,“首阳”两字从字面上看,一定给人是温暖和阳光,但它却是一个离市区40公里,离乡15公里,从乡到村不通车,来往仅靠步行的高山村。

山里的日子真的很苦,因为交通不便,连起码的食用油和盐都常常紧缺。但大山里的孩子很纯真,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最尊敬的人,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了解世界的所有希望,他没有理由不爱他们。因为山里和山外的接触少之又少,有时一个星期看不到一个从山下来的熟人,没有、没有电视,这里真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一封信有时要一个月才能到达这里。当时很年轻,和学生玩在一起成了他们们当时最大的娱乐:上山挖笋、砍柴、采杨梅、采山果、扑捉山鼠、下田摸泥鳅拣田螺,收获很多。更多的是能有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一点一滴,也就自然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孩子没有了沟壑,他们学得很快乐。

学习根底较差是山里孩子的普遍问题,其实山里的孩子是喜欢也想读书的,但生活的重担往往会过早地压在他们稚嫩的肩膀上。班上有个姓杨的同学,经常迟到,隔三差五不请假也不上课,作业欠交,成绩低下,最后干脆不来读书了。大冬夜里,他在班级学生的带着下找到了学生家,一家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坐着,孩子的父亲因体弱多病穿着薄弱的衣服咳嗽得弓下了腰以至于连理会他们的到来的力气都没有,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一家人只有在她的脸上看到一丝冰凉的笑容,年幼的弟弟蜷缩在灶堂口,用做饭后灶堂余热在取暖。这一幕让人很心酸,他什么也没多说,掏出了口袋里仅有的几十元钱……后来的日子,学校组织过老师帮他插秧、割稻子,他安排大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家做些家务,生活上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质上的帮助,关心,鼓励他发奋向上,针对他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补课……最终杨同学读完中学,中学毕业后用自己的双手撑起那个脆弱的家,不说大有作为,至少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文化与做人不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个体。

94年他拿回了参加工作后第一份荣誉——上梅乡“先进教师”,也就是这一年学区给了他一份沉甸甸的担子:担任首阳小学校长。

首阳小学校长这个担子可不轻。当时学校只设置一到五年级,共有160多名学生,四个教学点,每个教学点之间的行程是半天,交通方式也只有一个:翻山越岭。教师12人,由一个公办的他和11位中学毕业的临时代课教师组成,日常工作除常规管理之外,更多的是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无论天气情况怎样,他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每月去每个教学点听课、指导,吃在教学点、住在教学点。也正因为和代课教师零距离的接触,切身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代课教师在农村教育这片天地里做了很大奉献,吃了许多现代人从未品尝过的甘苦,也留给了后来人很多的感动:杜畲教学点的临时代课教师袁老师,自身个子弱小,残疾,拖着年迈体弱的父母和残疾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生活可以说艰难到极点,肩上的担子超乎寻常的沉重,连吃饭的食用油都是用一块又小又黑的已经看不到肉的色泽的肥肉在锅底走上一遭了事,如果你亲眼看到,你的眼睛里一定会含满泪花。他常常与袁老师聊天,鼓励他克服重重困难把学校教学工作做好!生活上尽量照顾他,通过申报困难教师、联络民政部门困难补助、给他的父母和家人送点力所能及的生活用品等,袁老师把他当着最好的知心朋友,咬着牙,毫无怨言,一直干到98年代课教师的清退。

几年来,上山和下山常常是带着一根扁担和两根绳子,因为学校只有他和一个代课两位男教师,能承当运输任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