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分析20个主要人物的形象.pdfVIP

儒林外史分析20个主要人物的形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分析20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1、王冕,历史上真实存的,作者对人物进行了改编。他具有作

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质。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

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却连个秀

才都没中。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

生。周进欣喜不已,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

中了进士。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穷困不堪,腊月还穿单衣,冻得直哆

嗦,周进因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惨状,便将他录取为秀才,后又录为举

人,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

是花钱捐来的监生。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严监

生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后一口

气。

5、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

弟严监生,他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

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

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后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

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

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

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

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

的独立生活.

8、汤奉,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

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

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9、王惠,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

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

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

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10、马二先生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

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

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

11、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

理想。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

始的。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

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

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

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

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

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12、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

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

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他敢于怀疑权威,

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他说“朱文公解经,自是

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

固陋,与朱子不相干。”这其实是对钦定的理论标准“朱注”的否定,

也是对朱熹这一权威的否定

13、鲁小姐对科举制度最为狂热的女子,鲁小姐当仁不让。她从

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与管教,“读的是《四书》、《五经》”且平生只

爱八股文章,然只恨不能做个须眉去科场上与人争个高下,怪不得鲁

编修常感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平生

既不能遂愿,便寄希望于丈夫,“料想公孙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个少

年进士。”可惜鲁小姐在得知蘧公孙并非自己期待的经世致用之才,

且不会做文章时,“愁眉泪眼,长吁短叹”,眼看丈夫不能举业,只

能将未圆之梦托付幼子,以期母凭子贵。

14、专横跋扈王太太,撒泼滋事的功夫非一般人可比,可这位王

太太“对于个人幸福的追求是严肃的”,她的择偶标准首先“要是个

官”,后来得知鲍廷玺只是个“戏班子里管班的”,便“怒气攻心,

气成了一个失心疯”,读之令人忍俊不禁。“其实王太太的‘失心疯’,

和周进的撞号板、范进的发疯等等精彩结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

们从不同有角度,以同样的犀利,为我们展示了科举功名对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