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ppt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资料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包括:第一节中暑主要教学内容正常生理正常体温:卧床休息时:口腔温度<37.5℃;腋温<37℃;肛温<38℃在酷热的气候中,体温可↑0.3~0.6℃。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一中暑的致病因素高温环境作业温度>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二中暑诱因高龄、体弱、疲劳、肥胖、饮酒、脱水、

失盐、饥饿、穿着紧身不透风的衣裤等。发热、孕妇、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病、

广泛皮损、先天性汗腺缺乏、应用阿托品、

长期大剂量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等。四临床特点热射病有三大特点:(1)高体温,(41℃以上)(2)皮肤灼热干燥,(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热射病病人首先表现的就是精神症状。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比例增多,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增高,血pH降低。可有各种心律失常,ST段压低及T波改变。⒊热衰竭(heatexhaustion):因过多出汗,导致失盐失水均较严重;也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从而引起周围血管过度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常发生在未适应高温作业的新工人和体弱者。常无高热。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可有晕厥、抽搐。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可有低钠、低钾血症。六诊断和鉴别诊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劳动和生活时出现的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和(或)晕厥,并应排除其它疾病后方可诊断。热射病:与脑炎、有机磷中毒、中毒性肺炎、中毒性菌痢、疟疾鉴别。

热衰竭:与消化道出血、宫外孕、低血糖鉴别。

热痉挛伴腹痛:与各种急腹症鉴别。七中暑救护原则

2、降温(使体温﹤38℃)八治疗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快速降温。初始治疗的三个步骤包括:离开炎热环境、抑制产热和积极降温。1治疗-先兆或轻症中暑病人

1.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2.口服凉盐水或清凉含盐饮料。3.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滴生理盐水、葡萄糖液和氯化钾。2治疗-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治疗1.快速降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死亡率达20%~70%)2小时以内将肛温降到38℃左右可考虑终止降温,有寒战、抽搐必须镇静,防止产热增加,乳酸堆积。2治疗-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治疗3治疗-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治疗2药物降温(避免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1)氯丙嗪20~50mg、非那根20~50mg加入冰5%GNS中静滴。注意血压,保证收缩压90mmHg以上。(2)纳洛酮0.8~1.2mg,0.5~1小时重复一次。(3)激素治疗:DXM、甲强龙(4)中暑痉挛:用10%葡酸钙10~20ml稀释后静注2治疗-重症中暑热射病患者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功能: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机械通气。维持循环功能:心衰时用洋地黄制剂、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防治脑水肿: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白蛋白、速尿等。防治肾脏损害:补液、利尿、腹透血透。防治肝功能损害:保肝、糖皮质激素、极化液、血浆置换。防治DIC:小剂量肝素、补充冰冻血浆、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浓缩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等。治疗-重症中暑患者治疗热痉挛补充氯化钠热衰竭及时补足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九预防进行预防中暑的卫生宣传;热适应锻炼;补充含盐清凉饮料与营养;改善劳动环境与居住条件;重视老、弱、病、孕的夏季保健;执行有关高温作业禁忌证规定。第二节淹溺主要教学内容儿童与青少年中淹溺是导致引起心脏骤停的首要原因。一常见原因1.干性淹溺

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2、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

文档评论(0)

155****3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