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的哲学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

方以智〔1611--1671〕明清之际思想家、科学家。

字密之,号曼公。桐城〔今属安徽〕人。

少年时代和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有“明季四公子〞之称。崇祯进士,任翰林院检讨。

清兵下广东,出家为僧,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药地、浮山愚者、愚者大师、极丸老人等。康熙十年,赴吉安谒文天祥墓,卒于道。

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为学强调“质测〞〔实验科学〕知识,主张“寓通?祝ㄕ苎В┯谥什狻薄R呀哟ッ髂┳晕鞣酱è氲目蒲е?叮2宦浇躺裱В形餮А跋暧谥什舛居谘酝?住薄H衔?耙磺形锝云?玻战云狄病保ā段锢硇∈丁罚炊运蚊骼硌А袄肫匝岳怼薄ⅰ袄肫饕匝缘馈薄;固岢觥爸妫ㄊ奔洌┞钟谟睿?占洌钡募猓衔?占溆胧奔洳荒鼙舜硕懒⒋嬖冢婕丛谟钪校罴丛谥嬷校鲇钪嬉捕际俏镏实摹!抖?骶分校岢觥昂隙弧钡拿狻M砟暌蚨惚芮逋⑵群Γ佑陟АK小锻ㄑ拧贰ⅰ段锢硇∈丁贰ⅰ抖?骶贰ⅰ兑┑嘏谧贰ⅰ陡∩郊返取?以上先摘录。

方以智应该属于桐城派。历史上评价此人涉猎极广,也很有学术成就。

但由于精力过于分散,无法取得突破性成就。另外,是中国历史上少数重视自然科学的学者,只是中年后少有建树。

从学科范畴方面来看,方以智的哲学思想是和当时由欧洲传人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建立在他多年研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的。

他自幼就接触自然科学,18岁爱好天文学,19岁制作木牛流马,21岁写出了涉及天文、地理、典章制度、人生日用的“小百科全书〞《物理小识》,27岁写成《医学》,39岁出家为僧,漂泊江湖。他将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否定“舍物言理〞和“扫物尊心〞的宋明道学唯心主义路线,主张儒佛道三通。

他在自然科学基础上论述哲学和科学的关系,认为在“质测〞之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中蕴含着“通几〞哲学所探求的原理并成为其基础;“通几〞哲学可以克服自然科学的局限,自然科学应当以哲学为指导,哲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方以智的学说反映了当时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也就是将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他将学术分为“通几〞〔研究“所以为物之至理〞,就是事物变化的深微根源,类似现在所说的哲学〕、“质测〞〔研究“物理〞,就是对实际事物进行精细的视察以发现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类似现在所说的自然科学〕、“宰理〞〔“专言治教〞,类似现在所说的社会科学〕,重视三者的相辅相成。方以智对理学和佛教禅宗都进行了批判,认为理学排斥词章之学与考据之学,但是他对自然与历史的实际状况都不加以研究,完全陷于空虚无用。

他的辩证思想和他的相对主义错综交织。他提出“反因〞也就是“相反相因〞思想,指出一切矛盾的对立面又同时互相连接、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他用“随〞、“泯〞、“统〞作为他方法论的总纲,随、泯、统三者统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交〞、“轮〞、“几〞实现的,“交〞是对立两方面的互相作用互相渗透,“轮〞是对立两方面的互相转化互相推移,“几〞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源泉。

从思想发展历程方面看。

方以智早年属于唯物,晚年属于唯心。他认为心、物都是一种本原的范畴,两者并不矛盾,甚至于是因果关系,“心〞为气的所以然。

他宣扬的哲学观属于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提出〞虚实皆气〞。“一切物,皆气所为也。

空,皆气所实也。〞他认为统一的“气〞为物质的本源,具有四种变化形态——“气、形、光、声〞,也就是四种最基本的物理现象。

他从气一元论出发,指出“气〞变化的内在依据是“火〞。“火〞的特性是“内阴外阳而主动〞,“火〞具有“君火、相火〞的对立,成为物质自我运动的内在源泉。

火具有物质性、永恒性、普遍性和内在矛盾等特性,在这个基础之上方以智终建立起“气一火〞一元的唯物哲学。晚年归禅后,方以智认为气是根本,但是心是根本的根本。

他认为“心〞为气的所以然。

三教融通是方以智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点有着重要的原因,具体的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以智的三教融通思想源于儒佛道三家互相渗透、融合的悠久历史。

后期道家从自然天遭中汲取佛教科仪、戒条、法统和儒家社会人道的一面;儒家从社会人道中汲取道家自然天道和佛教科仪一面;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以“格义〞的方法与儒道互摄。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创“三教同源说〞,称老、孔、释为“三圣〞,以佛为核心,会通三教,视老、孔为释迦之徒。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关于佛、老都是“外斥内援〞,不断援引佛道。这些主张都是方以智的三教融通的思想渊源。

第二,方以智的家学渊源、师长等的影响。方以智生长在士大夫家庭

文档评论(0)

138****9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