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pdf

2024届湖南省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艮创立了“泰州学派”将“身”作为其思想的物质基础强调“身”的本体论意义创立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王艮提出“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以“知本—立本—安身”为基础阐释《大学》王艮将“身”置于整个系统中突出位置并强调身体和心意知的关系强调知为本安身为本追求道德和和谐王艮的思想关学习价值主张身体与天下家国为一体以身为大本不断扩充于天地的安身行道论王艮认为“乐学”是心之本体表达了王艮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追求强调内心世界的平静和平和

2024届湖南省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十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在青年时将传道成圣立为自己的终身理想。

中年时期,王艮投身王阳明门下问学,后来返回泰州自己收授门徒讲学,此一时期被认为是

“泰州学派”的创立时期。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王艮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以“身”作为其思想的物质性基础,突出强调“身”的本体论意义,其“安身”与“乐学”思想是儒

学在晚明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现实回应。

王艮在《遗集》中指出“《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于至善’”,他以“身”为中

心的思想学说,正是建立在对于“格物致知”与“止于至善”的阐发上。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

下,以格物致知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阐释

《大学》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创了“乐学说”。

王艮将“身”置于整个系统中突出的位置(见下图):首先,身具有先于心、意、知的发

端地位,“格物”先要“实实落落在我身上”,安身亦是安心。其次,道不是外在于身的,因为

天地万物皆依于身而存在,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再次,诚意、正心都是“安”的修身工夫,

须以“安身”为本,不能舍本逐末,而要先本后末,才能成为“大人”,达于齐、治、平的理想。

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

身既是心、意、知的物质基础,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同时身又涵育着心、意、知,即

王阳明所言的良知的扩展。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身同时具有原始的和持续的双重意义,

因此身具有比心更优先的地位,但安心与安身又不能够区分进行讨论。在原始意义的层面,

其学说指向了知本立本、乐学等,即以身的真实欲求作为天然自有之理的修身工夫论;在持

续意义的层面,王艮思想的落点在尊身尊道、百姓日用即道等方面。主张身与天下家国为一

体,即以身为大本不断扩充于天地的安身行道论。

“乐学”是王艮哲学思想的发轫,也是其思想中关学价值的根源所在。王艮将“乐”实实在

在落于“身”上,使得“人心本自乐”成为了泰州学派的标志性思想。王艮在《乐学歌》中写道:

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乐”自古以来为儒学所童,《论语·雍也》记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曰也不改其乐。”这就是著名的“孔颜乐处”。真正意义上的“乐”是不断内观自身性你的澄

明,王艮认为的“乐学”过程就是这样。“学”是生命存在反身向诚的自然过程,是“身”达到充

满“乐”的状态。

王艮状为“乐”即是天理。心灵是“乐”的情感表现,学是“乐”的良知自觉,“乐学”既是行

之发端,也同时与“当下”“日常”时刻发生着关系。“乐”为天下万物同有,圣人与愚夫愚妇同

有,唯一不同的是圣人知而愚夫愚妇后知。“学”亦为天下万物同有,“学”的工夫即乐的工夫,

发挥那自然而然的天理,在一片生机畅快中显现人的本体真乐。“学”自是无目的的,却在不

假人为中抵达了“乐”的状态,二者融为一体。

(摘编自王静《“安身”与“乐学”:王艮的身心学说与美学意涵》)

材料二: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在儒家看来,乐乃是心之本体。快乐乃是心的本来状态,

如果有烦恼出现,那就是离开了心的最初状态。读书人通过修身养性,就是要恢复心的最初

状态。在现实生活中,苦乐掺杂,悲喜交替,乃是人生常态,“不乐”与“乐”如同孪生兄弟,

它们往往结伴而来。在王艮看来,真正的“乐”,不依赖于外在的条件,也不受外境的干扰,

它不是一个人能够获得的某种外在之物,而是他存在的本来状态,真正的“乐”并非欣喜若狂

或兴高采烈,而是内心宁静、无有忧愁。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当一个人私欲萌发,即刻就会

被自己的良知觉察到。私欲一旦被良知觉察,自然而然地就被消除了,作为本体之真乐将会

重新显露出来。所谓良知,就是本来的“知”,亦即“婴儿意识”,或者说纯净的意识。良知的

功能就是知道、感知。所谓“致良知”,简单来说就是始终保持警觉,觉知当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穆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