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服务型政府与我国城市

流动人口管理;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和发展趋势

二、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及效应分析

三、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四、服务型政府与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相关概念;城市流动人口概念;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概念;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规模及发展趋势;城市流动人口持续增长;未来趋势1: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趋势2:城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及分布趋于复杂

未来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分布将出现三层结构:

第一层是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带和环渤海城市带;

第二层是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中西部城市群为中心的中西部产业承接带;

第三层是西安、昆明、乌鲁木齐、哈尔滨等中心城市。

我国将逐步形成以东部沿海连绵城市带为重心、以内陆城市群为中轴,以西部中心城市为集聚点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未来趋势3:城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更加强烈

;二、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

;(一)自然结构特征;年龄结构特征

(1)年龄集聚结构轻,劳动力特征突出

;(2)在远距离流动中,青年人口更为突出;——只用一段、不保一生(上海)

图1分年龄组的人口迁移;1、单向流动性强

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

农村→城镇、城市;2009年,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2、流入地比较集中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是流动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

2009年,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

2009年,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农民工减少。

;(三)社会经济特征;2、非完整家庭流动为主,但举家迁移趋势明显;3、城市流动人口倾向于非正规就业,稳定性差

;4、城市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为主,生活状况较差;以低收入为主,且存在地域差异。

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要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偏低,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5、城市流动人口职业自然区分,与籍贯相关性明显;6.生活状况较差

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是以雇主或单位提

供住房为主,四成外出农民工的雇主

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7、流动人口日常工作超时较为普遍,社会保障缺乏;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较低,近六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水平总体较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参保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建筑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需要重点关注;山西王家岭矿难;城市流动人口的效应分析;城市流动人口的正面效应;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群体;上海机场启动迎世博农民工素质大培训

助农民工提升服务世博水平;为中国经济起飞持续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

;农民工

成为

农村社会脱贫的

主力军;对传统农村的生育观念起到了根本性冲击。;城市流动人口的负面效应;案例一:“用工荒”,“荒”的是什么?;“用工荒”,“荒”的是什么?;“用工荒”,“荒”的是什么?;“用工荒”,“荒”的是什么?;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案例二:上海户籍改革;2009年上海户籍新政策发布

持居住证满7年转常住户口;440万持居住证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中,能够攀上这道门槛的人,有多少人呢?;首批“全国优秀农民工”落户上海人数共计40位;《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

户口试行办法》(2010年8月);案例三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四、服务型政府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巴尔扎克曾说:“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结论和讨论:;谢谢!

文档评论(0)

sxah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