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477.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目标:

体会苏轼词的豪放词风;

领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给学生印发阅读资料: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关于赤壁之战的地点”让学生们熟悉历史事件;“苏轼的三个妻子”等课外材料让学生掌握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文学知识。

(由于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就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对苏轼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此次教学不再过多涉及对作者的介绍,而是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巩固文学常识。)

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老师播放的歌曲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听到了战争前鼓角争鸣的声音。这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那个年代也留下了很多英雄人物供后人品评。我们先看一下前人评价他们的诗句,看看分别提到了哪位英雄豪杰: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与一位三国英雄有关,与当时一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有关。那么苏轼眼中的赤壁是怎样的?他最欣赏的三国英雄又是谁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配乐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首先,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诵一下这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豪放词的顶峰之作,所以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字词之外,还要去感悟朗诵时的感情基调。

整体把握框架内容。

(在老师读完后,先强调一下几个字的读音:纶、华、酹等。)

请学生起来回答上下片的主要内容,老师在与学生的共同商讨中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上片主要写词人所见景色

所见:长江、赤壁(乱石、惊涛)

小结(结合的图片):上片就像电影长镜头,先从波澜壮阔的长江写起,再聚焦到故垒西边的赤壁古战场,再推出一个特写镜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极写他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的英雄人物。

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

师问:面对着赤壁雄阔壮丽的自然景色,作者想到了什么(那些人)?

(学生可能答案:想到了周瑜、小乔,还有作者自己。)

老师问:上下片的内容是怎样有机融为一体的呢?(教师提示:靠的是词中的哪个句子完成由所见到所思的过渡的呢?)

(学生可能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老师点拨:这句话是上下片的过渡句,它收束上片,领起下片,由写景自然转入怀古抒情,由现实转入到对历史的思索,对人生的感悟。

文本探究,感受豪放词的语言魅力

对这首词进行整体梳理之后,我们再仔细探讨下这首词的语言魅力。

先看上片:(齐读上片)

、大家觉得在上片中最喜欢哪个句子?简单说下理由。(找两个同学分别谈一下)

(学生可能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

教师点拨:(让学生自己说出句子中体现出的豪放词的一些特点。再分析一下其中的两个重点句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大江东去”是从空间上说的,而“千古风流人物”是从时间上说的。首句让人感觉视野开阔,气象非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老师:这句中那些词或哪几个字用得最好?

(学生可能答案:乱、穿、惊、拍、卷、雪。)可能说不全,老师要进行指导和提示。

老师给学生展示上的表格,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小结:这句景物描写,意境雄阔,气势恢弘,令人联想到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和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

总结上片——板书:雄奇壮丽。

分析完上片的景物描写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下片。(齐读下片)

这一段“遥想”一词很自然地由眼前景转入对历史的思考。这里苏轼想到的是哪位英雄豪杰?

(学生:周瑜)

进一步让学生分析哪几句是直接描绘周瑜的形象特点的。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老师分析(结合课下注释来讲):“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英姿勃发,才华出众。““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