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五四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胡适的感情生活也较为丰富,除了结发妻子江冬秀之外,与所有的“绯闻女友”中,和胡适关系最密切的当然要数韦莲司和曹佩声(又名曹诚英)了。“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适与韦莲司胡适1910年到美国留学后,遵从母亲“男女交际尤须留心”的叮嘱,有四年的时光不与女同学交往。可是在1914年6月的一次偶然机缘,他却认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小姐,并且成为与他交往48年的红颜知己。在读大学期间,胡适与韦莲司交往甚密,并互生爱意,但他们之所以未能如愿,其因由一是母亲的叮嘱限制了他的勇气;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胡适回国后,两人一直有书信来往,直到胡适结婚后,两人有几年没有联系,而1923年韦莲司失恋以后,两人又有书信往来,希望旧情复燃,有机会重温“年轻的日子”。而后的几十年里,直到垂垂老矣,两人每年都写信问候,相互慰藉。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后,韦莲司也没有嫁人,一直独守着她与胡适的那段感情。牵心动魄的爱:胡适与曹诚英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胡适对这位比自己小11岁的伴娘很有好感,曹诚英也很景仰大名鼎鼎的年轻学者胡适。此后,他们开始通信,期间两人也互生爱意,曾经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只有委曲求全,不敢再提离婚之事。曹诚英也只好将她与胡适的爱情结晶堕胎。1934年,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1937年曹诚英取得硕士回国,在安徽大学任教授。而恰在此时,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国大使。曹诚英感到她与胡适的恋情无以为继,也就不再抱有幻想。后认识了一位大学讲授,却被江冬秀从中作梗,拆散了这桩婚姻。此后的几年间,胡适与曹诚英通过朋友中介沟通消息和传递诗歌,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1949年2月,最后一次见面。当时曹诚英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还是追随蒋介石到了台湾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其中有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等等。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文存四集》《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等等。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胡适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胡适对人事可疑处不疑,对原则不颖处存疑。——胡适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想怎么收获就怎么栽。——胡适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胡适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Youcannotbeatsomethingwithnothing.——胡适*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后任该报编辑。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25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