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纽带 论文.docx

让“问”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纽带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学变思变活让问题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纽带

让“问”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纽带

摘要:在“问中学”、“学中问”,让问题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纽带;学习就是要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因为有了问题,我们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会有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机会;问题犹如一道光,驱散迷雾,给课堂带来精彩。

关键词:问题,不平衡,纽带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可见,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启发学生的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索反射的,有了疑问,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后,引发思维共振,才能积极主动地深度思考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各个学段更是明确提出:(第一学段)小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所以在“问中学”、“学中问”,让问题成为师生课堂互动的纽带,引领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便成为驱动深度学习的关键所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的,学习就是要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因为有了问题,我们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会有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让学生提问题,无非就是自己先向学生提出,“看到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除此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好的学生提问时机,学生可进行提问的情境资源则更为匮乏。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提问的想法很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事实如此吗?其实不然也。只要教师能真正认识到学生提问的价值,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那么课堂上学生提问的时机和资源处处皆是。

一、课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数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是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好奇而被激发,进而进行探究。兴趣和好奇是多数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取舍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要富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进行认知活动的有效方法,它能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而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就要思考问题,有效情境中蕴含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认知间隙,其探索空间要处在学生学习的邻近发展区内。

例如:在笔者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上课伊始,以激动人心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一些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自豪的的瞬间。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学生说出画面呈现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找出这里在记录事件发生时用了哪些时间单位?(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年月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揭示课题后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知道”一年有12月;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个月有时31天或30天,有时还有28天或29天”等。而后我打开一个“提问窗口”,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的求知愿望、个性思考自然地展现出来:

A.为什么一年的天数不一样?

B.哪些月份是31天?

C.哪些月份是30天?

……

我板书记录下每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开展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参与积极;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可能在开始提出的问题远离主题,抓不住要害,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切不可给予否定,要首先肯定学生的勇气,然后引导其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实质展开思考提问。

二、课中提出重难点问题。

1.教师应根据教材重难点设计出能紧扣教材核心价值的“主问题”。

这样的“主问题”一定是兼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可以作为深层次课堂活动的起爆点,课堂加速的突破性问题。具有核心价值的“主问题”能使学生明确探索新知的方向,使思维时刻围绕知识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例如:人教版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经历用转化思想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剪拼后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可以设计出以下三个问题:

(1)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面积();

(2)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剪拼得到的长方形的()相等;

(3)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剪拼得到的长方形的()相等。

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启迪下,理解了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