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知识点梳理.docx

2025年中考物理易混易错知识点梳理.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

“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

易混易错点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

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

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

易混易错点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

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易混易错点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

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

易混易错点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

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为噪声。

光学部分

易混易错点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

(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

易混易错点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易混易错点三:影与像、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辨析。

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穿透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灯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戏等;

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该图形明亮、有细节、有层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等。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易混易错点四:声、光传播的条件及传播速度混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误区】(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x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易混易错点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导致作图错误。

在光学作图题中,实际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作图的痕迹则应该用虚线表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应该用虚线画;法线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线,也要画成虚线,部分同学在作图时不能分清楚什么情况下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

易混易错点一: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不透彻。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并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会聚还是发散。

易混易错点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不熟练。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缩小、倒立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倒立的实像

v=2f

f﹤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

----------

u﹤f

放大、正立的虚像

V﹥f

放大镜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易混易错点三:凸透镜成像的变焦问题分析不到位。

当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时,其对光的偏折能力也发生变化:焦距越小(透镜越厚),偏折能力越强。

易混易错点四:凸透镜的应用之眼睛与眼镜,佩戴眼镜后的各种变化理解不透彻。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所以像距是固定不变的当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晶状体通过

文档评论(0)

有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有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