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生振荡的产生与消除

摘要

“稳定”是保持发射机正常运行和安全优质播出的前提,而寄生振荡是稳定的大敌。本文简要分析寄生振荡的产生、危害与消除。

【关键词】寄生振荡产生危害消除

1引言

寄生振荡是发射机中一种不需要产生而又寄生在线路中的振荡。寄生振荡的存在,使发射机工作不稳定,产生寄生辐射,传输信号失真,减小载波输出功率。那么,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寄生振荡的产生及危害,并努力防止和消除。

2寄生振荡的种类

根据振荡的原理和电路的形式按性质分,主要有反馈寄生振荡、负阻寄生振荡,还有参量自激振荡。由于放大器的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之间存在各种寄生反馈,引起的振荡为反馈寄生振荡。在电子管高频功率放大器中,电子管工作在栅极或帘栅极的负阻段产生的振荡为负阻型寄生振荡。

在射频范围按频段分,主要有同频振荡(也叫本波振荡)、低频振荡(即阻流圈振荡)和高频振荡。同频振荡是与工作频率相近的振荡。低频振荡是低于工作频率的振荡。高频振荡是高于工作频率的振荡。

3寄生振荡的产生条件

借助于正反馈,在一定条件下,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而变成振荡器。寄生振荡的产生,有两种理论体系:反馈理论和负阻理论。为了便于分析,利用反馈理论将具体的电路抽象成反馈式振荡器的方框图,即把它看成是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两部分组成的,如图1所示。图中假设各电压都为正弦量,用复数有效值表示。

3.1振幅关系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K可表示为输出信号幅度Uo与输入信号幅度Ui之比,即

而反馈系数F是反馈网络输出电压幅度Uf与反馈网络输入电压(即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幅度Uo之比,即

当放大器所需的输入电压Ui全部由反馈电压Uf提供,而不需要外加激励信号电压,即放大器的增益必须补足反馈系数的衰减,关系式为

KF=1

这是反馈振荡的振幅条件。

3.2相位关系

当放大器的相移等于180°,反馈网络相移也等于180°,信号从放大器输入端经过放大器、反馈网络再回到输入端,也就是说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为正反馈。

Cg1k=120PF。

则Cg1g2=Cin-Cg1k=440-120=320PF。将四极管的参数代入公式得:

即四极管的总反馈电容Cf等于4.642PF。

(2)电桥中和电路。

电桥中和电路如图5所示。图中Cf是四极管的反馈电容,它包括等效帘栅电容Cg2的影响;Ci是电子管的输入电容;C33为平衡电容;C34为中和电容,它是一个可调电容。

电桥的平衡条件是

在短波发射机中,为了保持回路的Q值稳定,

的比例值一般不变。所以中和电容C34调整好后,一般不宜再调动。而为了兼顾高、低频段的中和,应当适当减小C34值。

知Ci=440PF,C33=1200PF,已计算出Cf=4.642PF。根据平衡条件,代入数据得:

实际电路中,中和电容C34的大小还与电子管的灯丝电容C29(和C30)有关,它是与灯丝电容串联后所得。由于C29=2000PF,所以实际为:

综上所述,当满足电桥平衡时,电桥两臂和之间相互隔离,无直通与反作用,破坏了振荡产生的条件,因而消除了寄生振荡。

7.1.2高末级其它防振措施

电子管高频放大器系统简图见图6。

高末级的隔直流电容C35改成圆筒形结构,直接安装在电子管蒸发锅上,使高频电流沿四周均匀通过,且用宽铜皮与电子管相连接,增加隔直电容的引出线宽度而减小引线电感量,错开峰点而消除高频振荡。电子管尽量远离地面安装且将蒸发锅内的汽水分离器移到外面的储水箱中以减小分布电容Cd及起始电容Co。隔直电容C35和电子管帘栅旁路电容Cαg2的介质都采用聚酰亚胺热压上金属薄膜排除气泡形成而减小引线电感。槽路电感L12三根短路棒采用耦合腔结构将线圈不用部分短路在零磁场内,并在侧面加装C12、L1与R33//R34的LCR串联谐振网络以消除电感寄生谐振峰。并联使用的高末调谐电容C36、C37和负载电容C38、C39选用波纹管分布参数小、寄生电感小的真空可变电容,并在它们的底部分别跨接两只并联的无感电阻R29//R30、R31//R32,从而抑制较高频率的谐振。高末级的栅极阻流圈L11旁并上电阻R18后再串联电阻R19和帘栅极阻流圈L16旁并联电阻R24后串联电阻R25组成的陷入电路有效地防止了低频振荡。

7.2末前级防振措施

末前级采用四极管4CX3000A,其屏栅电容Cαg1很小,使极间耦合影响减小到最小。本级组成栅地电路,帘栅又直接接地,加强了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屏蔽,减小了屏栅间的直通和反作用,降低了输入阻抗,对同频振荡和低频振荡都有抑制作用。在屏极串接了一个R15、L8并联组合,对高频振

文档评论(0)

son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