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中考语文冲刺考试卷及答案.docxVIP

长春市中考语文冲刺考试卷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春市中考语文冲刺考试卷及答案

长春市中考语文冲刺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部分(60分)

(一)名句积累与应用(15分,每空1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引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感时花溅泪,______。烽火连三月,______。(摘自杜甫《春望》)

3、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关关雎鸠,______。______,君子好逑。(选自《诗经?关雎》)

7、古代文人不仅胸怀壮志满怀,而且渴望沙场斗志,为国尽忠,为己立功。苏轼以一次密州出猎之行,表达了自己虽受贬谪,仍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豪情壮志,诗句是: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巧妙运用比喻,勾勒出了风云蔽日、金鼓震天的战场场景,表现了爱国将士们勇猛无畏、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诗句是: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10分)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居于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尽绝。是日更趋稳定,余执一小舟,携毛衣炉火,独往湖心亭观雪。雾淞沆瀣,天、云、山、水皆一片苍白。湖上影影绰绰,唯长堤一线,湖心亭一点,与我舟微不足道,舟中人仅两三人而已。

抵达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我大喜,说:“湖中何处又会有此人?”拉我同饮。我强饮三杯而别,询问其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客居此地。下舟后,舟子喃喃自语:“莫谓相公痴,另有痴者胜相公矣。”

9、本文选自《》,作者(人名)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停止)②余拏一小舟(拿)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喝)④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12、举例说明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主要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2分)

13、文中开篇“独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结尾舟子再次出现,作者这样叙述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言默戒

邻近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遂将其宰。过了几天,一只鸡清晨不鸣,再度被宰。过了一段时间,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或夜晚啼叫,或清晨不鸣,这不祥是怎么回事呢?”我告诉他说:“鸡的啼鸣能给人带来不祥吗?它只是自己产生的不祥罢了。或者夜间啼叫,那不是它应有的时候;清晨不鸣,不是应该鸣叫的时候,所以只是自己招来不祥,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只在适当的时候鸣叫,人们将会依赖你知道何时是适当的时间,你还会将其宰杀吗?”再思考之后,他说:“人若是不言而默,又有何异于此?未经慎思之言便出口,或者明知可以说而选择不言,这都足以招来祸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作为言默之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或旦而不鸣。()(2)皆足取祸也()

15、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16、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路母爱

那些日子,母亲几近将一生的眼泪哭干了。外婆忍着极大的悲痛,她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在古稀之年看到女儿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她对母亲承诺,只要她在这世上活一天,就要为抚养我们尽一天力。

自母亲一脚踏进田地后,家里的一切都丢给了外婆。她们商量,孩子们都应该让他们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这方面,外婆与母亲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一面。可是,四个孩子读书,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呀。

为此,外婆拾掇出了那辆古老的石磨,浸泡糯米,开始做起手磨汤圆,在老家门前,有一棵年岁很老的桂花树,一到桂花开季节,外婆就拿张席子摆放在树荫里,只等桂花簌簌飘落,然后收拾干净,加上白砂糖,腌渍在玻璃缸中。当将煮熟的汤圆舀在洒了桂花的自酿米酒中时,香味能随风飘得很远、很远。

但是那些年头,我从没有看见外婆吃一碗汤圆。我的嘴最馋,卖到最后,外婆才刮出木桶底的那层湿汤圆粉,给我们煮一点糊糊吃。

那几年,天不亮,我在朦胧中听到“吱吱”的磨响,外婆的头顶有一盏昏花的油灯,她的头发由花白渐渐白满了头。灯光映照着她老人家沟壑纵横的脸庞,如刀刻一般坚毅。

有一天放学,我听到村子里有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当时油菜花开得正火,已是黄昏,路过的村里人告诉我,说你外婆去世了。我心里一惊,我根本不相信这是真的,这根本是个玩笑。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门口,看见外婆静静地躺在一张席上,脸上依然是那么安详,仿佛累得睡着了一般。在她的旁边,有一半已磨好的汤圆,两页石磨紧紧的相咬在那里,米浆无语一点一点仍在流淌,仿佛泪水一般。

外婆是忽然脑溢血离去的。母亲这次没有哭,但泪水在眼眶中打圈,她的嘴唇不停地哆嗦,有太多的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4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