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2021/5/91

职业暴露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2021/5/92

职业防护安全是近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危险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职业感染的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2021/5/93

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利己利家利社会关爱您的病人关爱您自己2021/5/94

概述1.机械性因素2.物理性因素3.化学性因素4.心理性因素5.工作环境因素6.生物性因素2021/5/95

机械性因素最常见为针刺伤,其次为刀片伤、玻璃伤等锐器伤。2021/5/96

有报道,临床护士针刺伤率高达80.6%,其中74.5%为被污染针头所刺伤。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2021/5/97

并且针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的感染几率是10-33%);被HIV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几率为1.8%2021/5/98

1、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清洗、抢救、手术后器械易被刺伤的情况:2021/5/99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小心弃置:用过的针头、不应用手套回针帽、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不应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不应摆弄针头、就近将用过的针头、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刺不破的容器里。2021/5/910

物理性因素1.负重、搬、抬病人等常规护理工作也是导致护士腰背痛的危险因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配合手术的护士患颈椎病。如何预防?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2021/5/911

物理性因素2.噪声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等。噪声严重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音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如何预防?避免噪音损害2021/5/912

物理性因素3.无防护接触放射线及电离辐射4.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5.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物质(紫外线、臭氧等)大多对人体有害的。如何预防?2021/5/913

接触放射线时2021/5/914

激光手术时2021/5/915

进行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时2021/5/916

化学性因素1.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和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是直接接触者。2021/5/917

化学性因素1、最严重的毒性反应――骨髓抑制2、主要表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远期毒性――生殖系统毒性4、表现: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致畸作用。5、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出现过敏反应2021/5/918

化学性因素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主要在配制化疗药物过程中:打开粉剂安培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2021/5/919

化学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的尿液中——可以检测出环磷酰胺且药物持续5d以上才能消失。2021/5/920

如何预防?配制输入抗肿瘤药物时.严格遵守抗肿瘤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戴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割安培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培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2、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进出;2021/5/921

美国护士的普及性预防措施1.洗手2.个人防护用品3.戴手套4.其他防护用品,包括眼罩,面罩,帽子,隔离衣,鞋套2021/5/922

不同手套的用途:1、塑胶手套:大部分常规性操作、清洁卫生、清洁血清。2、橡胶手套:需手指灵活度高的操作、静脉穿刺。3、化疗操作时特殊手套:特殊操作要求下使用。4、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时;手术、接产、换药、插尿管、特殊病人护理操作时。2021/5/923

化学性因素

2.化学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等。2021/5/924

化学性因素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都是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对皮肤和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长期暴露于这些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之下,会出现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这种慢性的远期效应,

文档评论(0)

taobao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