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A4版】.doc

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A4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2022-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A4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A.磐石(pán)亘古(ɡèn)默契(qì)群蚁排衙(yá)

B.荒缪(miù)筹划(chóu)赫然(hè)兀兀穷年(wù)

C.彷徨(pánɡ)暑名(shǔ)鞠躬(jū)迥乎不同(jiǒnɡ)

D.涉猎(shè)迭起(dié)澎湃(bài)妇儒皆知(r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如释重负轰轰烈烈千钧一发心有灵犀

B.不耻下问海阔天空耐人寻味言外之义

C.颠沛流离忍俊不禁海市蜃楼可歌可泣

D.鲜为人知语无伦次悲天悯人家喻户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社,又埋下了隐患。

B.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B.④①③⑤②C.③⑤①④②D.②④⑤③①

7、默写填空。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杜甫《望岳》中,写诗人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5)陆游《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__)

(3)棹数小舟(__________)

(4)湮于沙上(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