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路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析.docx

基于公路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与公路营运安全息息相关。良好的边坡生态有利于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也有益于公路生态景观建设。本文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公路常用的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如何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阐述了公路边坡生态修复治理的评价研究进展,探索我国公路边坡生态修复建设要点与发展趋势,也可用于指导交通行业边坡生态修复的大规模工程性应用。

关键词:公路;边坡;稳定性;景观;生态修复

0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年俱增。一方面,据国家交通行业统计公报结果,截至2020年底,铁路建成通车里程数为14.6万公里,公路建成通车总里程数为514.4万公里。伴随公路建设的推进,“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又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态占用与破坏,从而造成水土流失,甚至诱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进而影响公路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并影响交通安全。另一方面,随着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增加和对交通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我国对公路边坡地质和生态修复都更加重视,大量的公路边坡得到了修复[5]。《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于2016年发布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最大限度地保护公路边坡就是要构建并恢复被破坏的原有生态环境。公路边坡修复的主要内涵包含两层内容:一方面,通过边坡地质环境的修复,构建边坡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边坡的生态环境修复,恢复因公路建设开挖形成的裸露坡面的原有生态环境。目前,关于边坡工程修复,保持边坡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国内外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并且也在工程上有大量的实践。由于我国“绿色交通”理念起步较晚,相关研究较少,同时尚未构建出整套成熟的边坡生态修复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应用生态修复于边坡稳定性方面,反映出在生态修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程建设方面都具有不足之处。

本文探索总结国内外公路生态边坡修复的技术与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如何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同时掌握了公路边坡生态修复治理的评价研究动态,引以为鉴,试图探索我国公路边坡生态修复建设要点与发展趋势,也可用于指导交通行业边坡生态修复的大规模工程性应用。

1公路边坡的类型

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与建设的需要,会进行很多人工挖填作业,形成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边坡(主要体现在其地质环境条件与边坡类型差异)。为了指导边坡的勘察、设计、施工、生态恢复等工作,需要对边坡进行分类。以不同的岩石性质分类,可分为软质、硬质岩边坡;以不同的地质条件,可分为土质、岩质边坡;以不同的边坡倾角大小情况,可分为缓倾、中倾和陡倾边坡;以不同岩层厚度情况,可分为薄、中厚、厚以及巨厚等边坡;以不同岩层组成特点分类,可分为单一或双层性,以及岩泥互层性的边坡。

2公路边坡工程修复

2.1公路边坡破坏模式

公路边坡的破坏与变形,与施工设计有关,但更与地质性质、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水文特征和边坡的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公路边坡破坏模式关系到公路边坡失稳,因此,选择合适的边坡破坏模式是做好边坡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前提。边坡破坏模式的主要类型有:滑移–拉裂、蠕滑–拉裂等。进一步研究了边坡破坏的模式分类,如:顺层滑移–拉裂、顺层滑移、滑移–压致拉裂、滑移–弯曲、滑劈、沿底部软岩塑流–拉裂等八种不同类型的破坏模式。而产生这些不同破坏情形,是由于人工开挖与边坡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等因素组合作用而成的结果。

2.2边坡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边坡失稳问题一直是公路沿线边坡生态修复公认的重点关注焦点。国内外研究者也针对边坡稳定性及防护措施做了一系列的专项研究。通过构建模糊数学模型从而对生态边坡的稳定性开展了系统综合评判。研究指出土体强度的各向异性是影响高、平缓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坡体结构和开挖施工工艺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总结了控制开挖变形的综合施工技术。针对边坡各类型的稳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在研究边坡稳定性时指出要综合多种破坏及来评估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砂性土质边坡的稳定性随着基脚边缘距离、基脚深度和土壤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坡角的增加和对基脚施加压力的增加反而缩小。在研究岩质边坡稳定性时发现,不同边坡类型,其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也不同。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分析了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的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的多方案大群体决策方法。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边坡的稳定性是边坡修复中的首要问题,边坡稳定性与边坡所在岩土体的基本特性(坡体结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等),同时其与施工过程中开挖的高度和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岩土力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大量工程实践中经验的积累,国内外边坡修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现代边坡工程学的出现,使多种边坡修复的方法结合使用,并创新了多种新理论,提供了新方法。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