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

湖南省永州竹溪艾氏第廿二世孙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艾东尧编撰

前言

我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主持编修《竹溪艾氏族谱(二修)》期间,

不仅学习和钻研了谱牒学,而且对姓氏学也产生了兴趣,尤其想弄清楚湖南永州

竹溪艾氏的源流。当时囿于姓氏学知识的匮乏,加上还在从事ISO9000质量管理

体系认证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只好暂时作罢。

2007年底,年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最高时限,结束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艾姓源流和现状的研究课题从此可以提上实施日程

了。2008年3月初,我到沈阳市北方图书城浏览姓氏学方面的书籍,袁义达主

编、2007年11月出版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急切地想了解在宋朝编纂出版的《百家姓》中排在第334位的艾姓是否名列当

今三百大姓之中。在第三册中查到了名列第215位的艾姓,令我大喜过望。我一

口气读完了关于艾姓的全部内容,并将其抄录下来,拿回家作进一步研究。通过

学习和研究,对艾姓的起源、发展、现状、分布、迁徙、传统文化、历代先贤和

当代名人等等,有了初步了解,并从中悟出了对艾姓源流进行更深入研究的途径

和方法,受益匪浅。但由于该书对艾姓的介绍过于简明扼要,我对有些老问题仍

不甚了了,并产生了一些亟待弄清的新问题,从而激发了我对艾姓源流进行更深

入研究的欲望和热情。

带着各种问题,我2008年3月初至5月初,到辽宁省图书馆和沈阳市图

书馆查阅了《中国姓氏辞典》等6部姓氏书籍、《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十多部名

人辞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4部地名辞典、《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等

7部官制辞典及各种与姓氏学有关的、能查到的所有资料。为了搜集艾姓历代先

贤,查阅了《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等7部史书人名索引资料。为了弄清从人

名索引资料中查到的历代艾氏先贤们的生平事迹,查阅了《资治通鉴》、《晋书》、

《魏书》、《旧五代史》、《宋史》、《明史》、《明实录类纂•人物传

记卷》和《清史》等史书的有关部份以及其他相关典籍。凡有关艾姓源流和先贤

的内容,均作了详细摘录。

在查阅、综合和研究艾姓源流过程中,发现不少书籍对艾姓的起源、迁徙和

先贤等方面的介绍很不全面,如各部姓氏书籍介绍艾氏起源时,多为3—4支,

遗漏了几支重要的艾姓起源;又如在所有姓氏书籍中基本上见不到关于艾姓人口

迁徙情形的介绍;再如《中国历史人物辞典》仅仅收入了2位艾氏名人,遗漏了

大量艾氏先贤。更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资料关于艾姓的起源等内容有重大错误,

如《辽沈晚报》2007年2月25日介绍艾氏时,说艾氏“出自于夏后氏,禹王

之后,以祖字为氏。”经查证,到目前已知的十多支艾氏起源中,没有任何一支

艾氏出自于禹王之后。又如《姓氏词典》称“北魏去斤氏、俟斤氏改为艾姓”;

《中国姓氏辞典》称“北魏鲜卑族复姓艾斤氏改为单姓艾氏”。经查阅《魏书•

官氏志》,北魏鲜卑族118个姓氏(宇文氏和慕容氏除外)中根本就没有俟斤氏

和艾斤氏,何来北魏俟斤氏和艾斤氏改为艾姓一说?!再如,有的资料将云南邓

川州明代贤儒艾自修说成是河南邓州人,一字之差,差之数千里。四如,《中国

姓氏辞典》将“受<左传>而擢甲科”典故的主人公山东艾颖写成浙江艾预,实属

“张冠李戴”。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

后来在查阅几部《艾氏族谱》时也发现了一些错误之处。主要错误有:一是

年号错误,如唐元和年号到元和庚子(公元820年)止,公元821年(辛丑)应

是长庆元年,却写成元和辛丑。二是年份错误,如宋朝庆元辛未,查《中西年谱》,

宋朝庆元年号中根本没有辛未年。三是母子年龄相差55岁以上,不符合生理规

律。四是所取得的功名或所任官职名称与相关史料或史实不符。究其原因,一是

筆误或印刷错误;二是重嫡轻庶,副配或继配所生子女写为原配所生;三是对年

号、年份、功名或职务等的记录有误或口口相传过程中以讹传讹;四是用当朝官

职名称替换前朝相当官职名称时出现差错;五是可能不清楚也可能有意将岁进士

(即贡生的别称)说成进士;六是虚荣心驱使,为提高本宗族的社会地位,自封

几位先辈为进士甚至大官等等。更为严重的错误是,一些宗族将本宗族的源流弄

混淆了,将别的宗族的历史名人列为本宗族的祖先,或者将别的宗族的后裔纳入

本宗族族众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谱序作者秉承“天下艾姓是一家”的理念,

不大清楚艾姓属于同姓多源姓氏的现实

文档评论(0)

霁色雨后气暧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