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加减法教案.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加减法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

主备人:

课题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修改意见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二、参观果园,巩固知识

1、出示第一层情境图。电脑出示5棵苹果树,4棵梨树。师:走进果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苹果树,梨树。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娃娃来说说吗?生:我看见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能一个一个数给同桌听吗?生:同桌互相数数。

2、出示第二层情境图。

师: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大象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忙摘果子,听谁来了?(动画配乐演示小鸟,小猴,小兔跑来了)可爱的小鸟,顽皮的小猴,勤劳的小兔它们在哪儿呢?说给你

同桌听。学生讨论。

师:谁有勇气说给大家听。

生: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师:顽皮的小猴在哪里?

生:小猴坐在树叉上。

师: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鸟,小猴的下面是小兔。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猴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生:小兔的上面是小猴,小猴的上面是小鸟。

3、出示第三层情境图。

师:勤劳的小动物不仅帮大象伯伯摘果子,还组织了小小运输队,帮大象伯伯把果子运到家里去呢!看它们来了。(动画演示小小运输队推着小车走过来)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我们学过的前后说说它们的位置吗?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位置。三、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往梨树那边运。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

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

1、师: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

(学生交流汇报)

3、师: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相关材料链接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

主备人:

课题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

练习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口算卡片。

师 生 活 动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相关材料链接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

主备人:

课题

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程序

练习(二) 课时数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口算卡片。

师 生 活 动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相关材料链接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