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卷2023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临门一脚终极版(原卷版+解析).docxVIP

第02卷2023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临门一脚终极版(原卷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密★考试结束前

第02卷2023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临门一脚终极版(原卷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以载道”既是一种文艺创作准则,更是一种批评理论倾向。这种倾向跨越千年,一直深蕴在中国文艺批评体系土壤中,我们无法从价值论角度对其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辩证对待。诚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言,文艺批评无论孤立从政治标准出发还是从文艺标准出发都会出问题,前者会导致庸俗社会学批评,后者则会陷入“为艺术而艺术”的泥沼,两者都不利于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五四”以来,对文艺批评实践性的重视实现了对“载道”传统的有效接续,标志性的人物非鲁迅莫属。在《对于批评家的希望》中,他表达了对当时一些“痰迷心窍”式批评家的讽刺:“独有靠了一两本‘西方’的旧批评论,或则捞一点头脑板滞的先生们的唾余,或则仗着中国固有的什么天经地义之类的,也到文坛上来践踏,则我以为委实太滥用了批评的权威。”这些所谓的批评家犯了先入为主、僵化固执的毛病,没有结合文学实践展开批评。结合鲁迅对当时京派文人“象牙塔式创作观念”的批判,可以看出他的确实现了理论主张与批评实践的一致。在鲁迅看来,文艺是匕首和投枪,文艺批评也应具有类似的性质,这样才能挣得一个文学的大光明。很显然,这种批评观点与古代“载道”式文艺批评观如出一辙,所以孙郁指出鲁迅“在人文传统和马克思主义遗产的参照下,从艺术规律出发,以中国特有的话语方式,表达对于文学的不同理解”。这一观点富有启发性。笔者认为,其中“中国特有的话语方式”起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指向现实的、有为而作的批评传统。这种传统是对古代“载道”传统的接续,又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对实践性的追求相互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国当代批评话语。其次,是对古代诗话式批评“直抵本质”的言说方式的吸收。中国古人在表达对某些文艺现象、作品风格、名物句读的看法时,往往省略繁复的论证过程,直接表达个人见解。表面看来,这种方式似乎极不科学,但仔细考察会发现,撰写诗、文、评的作者,往往是各自时代文采斐然的大家。他们艺术修养极高,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的见解往往能达到鞭辟入里、高屋建瓴的效果,令人信服且富有启发性。

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早期批评家往往具备上述特征。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表面上否定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精神却是他们体内永恒的基因。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提到鲁迅,全文第一次发表于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报》,这个日子正值鲁迅逝世七周年,当时的编者按称发表该文“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此后,以解放区为中心,开展了大规模学习《讲话》精神的活动。作为副产品,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今天看来,鲁迅身上潜存着中国特有的“传统话语”,扮演了中国现代文艺批评与古代文艺批评之间的中介角色。或者说,古代“载道”传统、鲁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者之间存在微妙的逻辑关系,鲁迅是中介,古代传统是源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动力。借助对鲁迅的学习和推崇,实现了文艺批评的“载道”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主流文艺批评话语得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文艺批评领域发挥着显性的指导作用,但往往忽视其特有的中国面孔。实际上,文艺批评中对鲁迅传统、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文艺社会效果的重视,就是在与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精神对话。可喜的是,新时代的文艺批评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养成了一种文化自觉。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这些倡导极具现实意义。将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优秀遗产真正从幕后推到了台前,同时,对“实事求是”的再度强调亦表明了重视事实、实践为先的态度。统而观之,毛泽东与习近平的两个《讲话》都对建构中国特色的文艺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前者指明了文艺批评的方向,后者则进一步发掘了本土资源的重要价值,产生了正本清源的效果。

(摘编自韩伟《百年来传统文论资源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体系的互动》)

材料二:

如果依据中国古代“载道”诗学与梁启超等“据群学见地以观诗者”的说法,诗歌便被观念化了,反映了一种利用外部理念强行约束人类自由本性的思维。与此不同,鲁迅早年号召人们回到生命的感性世界。为了解释感性力量的有效性,鲁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对于生活在热带而且从来没有见到过冰的人,该如何使他明白什么是冰呢?这时,只是堆砌物理学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著高品质文档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著一线前线十一年老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